摘 要: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力推动各地方各领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市场创新,做市场的先行者。在市场创新的路上,作为先行者必然会面对错综复杂和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面对无数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以及各种复杂的形势和挑战。领导干部只有先知先识,先觉先悟,才能够做到先行先动,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先进和先锋。只有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本领,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干部本领 改善民生 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干部需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项本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要靠干部。干部本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国家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前景
2022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乌克兰危机,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等因素影响,再加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美联储大范围加息,我国的经济受到多种超预期复杂因素的反复冲击。在变局与新局交汇的时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为有效应对市场经济波动以及其导致的各领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必须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经济的稳健运行放在突出地位,从而有效应对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挑战。
新冠疫情除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还打击了预期。虽然经济在短期内会出现波动,但是市场经济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控制不稳定因素,提前预判不确定因素,确保供求和价格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条件。然而预期的改变将会使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流动资金减少主要因为储蓄不断提升,受到民众收入不稳定、金融市场环境波动以及人口负增长引发的养老金危机等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收缩,群众消费欲望降低,严重阻碍内循环。
针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六稳”和“六保”政策直接表明了稳定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并从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等领域提供了政策规范,2022年全年经济在第二季度谷底后开始逐渐上升,整体呈现V型复苏态势,产业链和供应链整体平稳,就业情况逐步向好,物价波动较小,国际收支保持平稳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GDP总量为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98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2020年中国GDP总量为10159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2021年中国GDP总量为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显著,保证宏观经济大盘平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以及发展质量水平。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稳致远、长效发展。推动国内需求稳步恢复,要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变化随时调整经济方案,应对不同的情况,调整货币投放机制,优化投资结构,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保民生,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市场信心。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高品质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需要,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及提升人力资本质量过程也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服务,一是因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二是共同富裕需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稳经济首先需要稳预期,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大问题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经济稳步推进,政府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构造新发展格局,优化经济结构,利用创新推动发展,稳固国民经济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经济竞争力。提高开放水平带动深层次改革,引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科学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前提,“进”是目标。其中,“进”的关键在于调整科技创新结构以及提高开放水平带动深层次改革。
高质量发展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整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河流、森林、山岭、草原、湖泊、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的思路,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机构,授权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者权力,享受所有者收益,实现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根据“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在全面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工业、农业、交通移动等全部污染源排放的所有污染物,以及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所有污染介质实行统一监管,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以创新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经济整体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包括数字政府的建设、人工智能的使用,以及收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增强,有望使公共部门组织更精简、更有效率、更能响应公民的需求,实现创新成果带来的科技转化。
增强干部本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广大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提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意味着领导干部要处理好“干中学”和“学中干”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守正创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环境、任务和挑战,需要应对更多较以前更复杂棘手的风险、矛盾和问题。必须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团队,从容面对发展道路上的复杂形势以及严峻挑战。
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要求统筹选人用人工作。首先要重视培养对党忠诚的干部。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使全体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健全政治素质识别评价体系,优化选人用人制度,着力健全选任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考察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应用试点方式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建立档案,记录其政治表现。明确政治纪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其次要重视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在经济发展中,干部们满怀信心,对待工作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作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的问题和风险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除了满怀一腔热血,还需要具备一身本领、熟练的专业知识以及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虽然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有担当,但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办法缺失症”以及“本领恐慌症”。新时期领导干部要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解决各种问题,顺应大势,提升素养,增强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才能在新时代挑重担、解难题、受历练,把各项工作干出实效。
当前领导干部能力与本领的主要短板
学习能力与领导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干部队伍现状总体素质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现实中,虽然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但是一些干部本身学习能力不强,不善于学习,或者是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的形式主义。虽然领导干部都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还有个别同志不善于领导,具体体现在不会统领全局,不会平衡关系。
脱离群众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对待工作态度懒散,对待群众态度冷漠甚至恶劣。“衙门”形象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个别政府机关的官气与傲气仍然较重,部分党员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官僚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过去群众在办理业务时遇到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和“事难办”等情况,尽管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推进得以改善,但有的部门只是“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部门则需要“托人情”“批条子”“走后门”。有的领导干部害怕担责任,变相设置群众办理业务的门槛,其目的是让办事群众知难而退,或者是办事机械化,只顾及政策规定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出现“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还有一些干部没有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脱离群众。
政策执行不规范的问题。虽然目前已出台了关于政府执法行为的一系列制度性、程序性规定,确立起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仍然容易受各种不合理的惯例、“长官意志”或执行者个人主观意愿等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怎样做、做成什么样子”等更为精细化的问题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也需要更加主动的意识。没有规范的流程要求,没有标准化、规范化、格式化的细致规定,对执法行为的程序约束不力,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过轻现象比较普遍,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部分政府工作的线条仍比较“粗”,没有科学发展本领和科学发展观念,对执法行为的规范度、程序性等问题不以为意、不够敏感。
法治意识不足的问题。现在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在执政时严重缺乏法治意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个人感觉”办事,缺乏对法律规范、程序规定的应有尊重,不习惯依法、依流程处理事务,总觉得“麻烦”,为贪图省事,存在着“有办法不依法,没办法才依法”的错误观念。有些地方和部门错误地把依法行政与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对立起来,认为严格依法行政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依法行政会束缚改革、妨碍发展,不利于加快发展节奏和保证工作效率。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敷衍塞责,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熟视无睹,总想着糊弄过关,总当作是些小问题;日常学习和训练不够,对一些事态的可能发展缺乏必要的准备;一旦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各种技巧正确应对和化解,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惊慌失措,常常导致小事变大事,负面影响迅速蔓延,付出本不必有的成本和代价。
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的主要思路与关键措施
增强学习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层分类办好各类主题班、专题班,创新推出“党课开讲了”“红色大讲堂”,推动领导干部示范带头,自觉筑牢理论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淬炼忠诚之魂。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整改考核机制,敦促领导干部在“干中学”和“学中干”。强化领导干部职业意识养成和专业技能培训,“条件不够态度补”,以充分调动人的潜力为出发点,激发政府领导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通过不断学习以及深入调查研究,提升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首先要明确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经济现象,提升对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规律性把握,掌握经济运行动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政治领导本领。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具备大局观,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够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政府的行动宗旨和决策目的服务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坚持高水平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政策谨慎决定,掌握的权力谨慎使用,根据客观规律办理事务。
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组织管理,推行电子政务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多种沟通渠道,优化电子政务的硬件、软件和人机系统、用户界面,及时更新网页和提高交叉引用数据的能力,改善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让各级领导干部及政务人员快速掌握和运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在技术方面,持续更新网络信息集成化、系统化、协同化,充分发挥智慧政府公开性和透明性的优势,不断提高社会运转的质量和有效性。
增强依法执政本领。领导干部应当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决策。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学习宪法法律和党章党规党纪。绝不允许徇私枉法,坚决避免“打擦边球”和“地方保护”。领导干部应当建立专业化监管团队,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综合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统一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处理好与被监管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监管执法人员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观念、执法为民的法治观念,调整执法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等组成结构,形成定期的能力培训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实施问责制度。
增强群众工作本领。领导干部应当将“公众和社会需要政府怎么做”考虑在内,重视民众参与对政治权力、政府行为和职能的影响。要鼓励支持相关的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这一角色对社会建设越来越重要,但其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未达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自治。社区化是社会管理的趋势所在,是解决居民自治意识和认同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应着眼于自治,提升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扩大公民参与。要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参与的渠道,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重视对公民参与的回应,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良性沟通和双向互动。
增强狠抓落实本领。领导干部在履职时需要认真处理好“大事”和“小事”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治理任务、来自社会各方面愈来愈高的要求和愈来愈大的压力面前,准确定位,主动适应,分清“轻重”与“缓急”。在持续推动政治管理上水平、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以实现对民众利益负责、以实现善治为基本驱动力,从服务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对民众意愿和需求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政府服务职能的覆盖面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使得政府运行体系能够“跟得上”。
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本领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本领。对于外部风险,领导干部应当加强预判和应对能力,尤其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周期,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宏观政策首要目标。优化政策配合,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信贷增速的同时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实行灵活的汇率以适应市场,避免因货币投机而引发的被动性贬值。加强资本项目管理,对于离岸外汇账户的资金进出规定限额,建立本地证券市场大额账户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杠杆作用的控制。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研究”(19ZDA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