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论伟大建党精神与自我革命的逻辑关系

摘 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推进自我革命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约束,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作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价值宗旨、作风品格的集中体现,能够在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中发挥理论指导、精神支撑和价值规范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夯实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树立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导向、保持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本色、彰显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政治旨归。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伟大建党精神 精神引领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明确宣示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约束,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特别是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进而克服长期执政条件下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精神懈怠的倾向,增强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以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这段论述遵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自我革命精神在自我革命实践中的独特作用。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之源,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价值宗旨、作风品格等要素的集中展现,自然也包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和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其理论指导、精神支撑和价值规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和大无畏气概诞生于建党之初,融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并成为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党的一大召开之前,上海、北京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已经纷纷成立。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人员情况,共产党人在许多地方不得不同无政府主义者一起工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共产党人确信“要继续同这些无政府主义分子共同工作毕竟是不可能的”,便于1921年3月召开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会议。这是一次“肃清无政府党的大会”,纯洁了党的组织、表明了党的态度、制定了党的方针,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的成立作出重要准备。这些举措从开端处树立起共产党人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格。随后,在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明确实行“刀刃向外”的武装革命,而且坚持推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以自省的“阵痛”及时剔除内部错误,使自身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前进路上永葆生机活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百年来精神面貌、精神气质、精神标识的集中凝练,构成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依托。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从“具体的精神形态与抽象的精神本体”两方面出发,明确其不仅是我们党系列伟大精神的开篇之作,更是始终贯穿在精神谱系中的一条红线,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集合中国共产党人诸多特质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这里的“德”不仅指道德规范,也包括思想意识、精神面貌等要素。在此意义上,自我革命不能完全靠外部约束,也要着力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自律,要不断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有助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夯实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立足点,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首先,“坚持真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党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伟大成就”。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性上的成熟离不开思想上的成熟,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导,党的自我革命才能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坚持不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其次,“坚守理想”是“坚持真理”的应有之义,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名为“共产党”,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认定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然最终实现的科学结论,矢志不渝朝着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团结奋斗。同时,我们党在坚信“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遵循“两个决不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以此为当前奋斗目标。这些理想信念凝聚成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铸就了全党上下团结一心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支柱,为克服政治变质、意志消沉、道德堕落、作风腐化等问题提供了无比强大的精神武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回应新的现实需求,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及其他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其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部分党员干部信仰信念不坚定、有些地方部门选人用人不正当以及“七个有之”等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创造性地提出“两个伟大革命”“三严三实”“八项规定”“四个意识”等关于自我革命的理论和话语体系。这些创新成果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构成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树立自我革命的实践导向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发点,树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首先,“践行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始终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样的初心感召下,无论是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还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无论是大搞特权的不正之风还是奢侈浪费的不良之气,都将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得到根本扭转。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贯彻“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执政理念,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这也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自我革命实践中“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体现。

其次,“担当使命”是“践行初心”的自然延展,是要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顾中国近代史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文明难以存续的危难之际,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更是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中国人民饥寒交迫的时代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是我们党对民族梦想和历史任务的坚定回应。从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到乘胜而上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所付出的一切牺牲、所完成的一切创造,都始终遵循着自身的初心和使命。总体而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仅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发点,更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出发点,使其拥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更为客观的标准和更为坚实的动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为根本导向,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但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妥善应对仍将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确保我们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本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支撑点,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本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牺牲。首先,“不怕牺牲”回答了共产党人“敢不敢”的问题,即敢不敢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进程中舍弃一切事物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从慷慨就义的李大钊到宁死不屈的江竹筠,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每一位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模范、向死而生的仁人志士,都代表着我们党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作为一个有初心、担使命、肯斗争、敢牺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在百余年来数不尽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中锻造出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股精神不仅是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的精神凭借,更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纠正自身问题的精神支撑。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也容易产生贪图名利、遇难则退的行为,这也说明党的自我革命同革命一样,不是请客吃饭、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而是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到底。

其次,“英勇斗争”回答了共产党人“能不能”的问题,即能不能直面矛盾、攻坚克难,在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进道路上取得伟大胜利。回顾党的斗争史,“八七会议”后,全国各地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指导下爆发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展现出党和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的英勇斗争精神。然而,多次举行中心城市暴动和攻占大城市计划的相继失败又证明,不怕牺牲只是英勇斗争的一个方面,敢于斗争的同时更要善于斗争。此时,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深入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摒弃“城市中心论”,创造性地将进军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农村、从重要交通枢纽转向数省交界的山区,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无比光荣的事业,更是一项无比艰辛的事业,必须进行一场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斗争。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要求,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斗争中培养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在实践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党的自我革命恰恰形成了内部驱动、系统科学的自我完善机制,促使党组织和党员不在“喝彩声中迷失自己”,而是在历史演进中实事求是地把握自身、纠正错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自我革命的政治旨归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政治旨归。首先,“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要忠诚于党和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多种政治力量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但都陷于失败。我们党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这种忠诚发自内心、落于行动,经受考验、表里如一,使得全党从中央到基层、从组织到党员上下贯通,构建起“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坚强组织体系,进而促进全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迸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磅礴伟力。

其次,“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必然要求,是要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不同于历史上许多人对神仙、皇帝的盲目愚忠,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基础上的九死不悔、矢志不渝。作为追寻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同时强调要以共产党为政治领导力量,不断推进“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解放运动。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立志做人民的先锋队,党员干部也能够自觉从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解放的大历史视角看待前进道路上的奋斗和牺牲,从而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由此可见,党和人民都是共产党人的忠诚对象,这是一体两面的,也是完全一致的。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两个确立”为最高政治准则、以“人民至上”为根本政治立场,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也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第一位的问题。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面总结百年奋斗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构成当前最明确的政治方向。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全体党员干部要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同时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将“两个确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既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跨越式改变。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党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历史、文化、形态: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