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党代表通道举行首场采访活动——“农”墨重彩谱时代华章

10月16日8点15分,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首场采访活动开启。短短一个多小时,15名党代表走上通道回应媒体关切,其中来自三农工作战线的就有5位,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发生在广袤乡村的时代巨变,在这条不足百米的通道上开启了一扇让全世界观察中国乡村的窗口。

科技创新:惠及山乡、造福世界

“土豆院士”“菌草科学家”,代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代表,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代表先后走上通道,受到了各界媒体的热切关注。

中国工程院派驻在云南省澜沧县的科技特派员朱有勇是首位走上通道的代表,他告诉记者,澜沧县蒿枝坝村脱贫摘帽以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是蒿枝坝村没有水田,只有旱地,水稻是如何种出来的呢?农技人员成功研发的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朱有勇告诉记者:“水稻上山是我们学习总书记‘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体实践。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的科技创新。”

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代表是我国菌草技术的发明人,也是火遍海内外的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他发明的菌草技术不仅帮助了宁夏闽宁县的老百姓脱了贫,还推广到了106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都因此受益。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菌草技术骨干一万两千多人,培养菌草留学生24人。他们把菌草技术翻译成18种文字在各地传播,他们在实践菌草理想,他们在为自己国家服务,同时为人类服务。2017年,菌草技术被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列为重点项目,正在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青春见证:乡村巨变、丰收连年

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代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代表,两位年轻朝气的代表“一东一西”,分别来自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共同展现着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可喜场景。

“2003年4月24日是总书记第一次到下姜村的时间。他第一次到我们村,看到村里的山林光秃秃的,就告诉我们‘要给青山留个帽’。”姜丽娟告诉记者,总书记给下姜村指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下姜村老百姓的年均收入在2021年的时候达到了46959元,是2003年的14倍。现在,下姜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也有更多的年轻人跟姜丽娟一样回乡创业,村民在家就可以通过5G的远程医疗让省城的专家医生看病,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身着民族服饰的杨宁代表是一位大学生村官。为了带着江门村的乡亲们脱贫,她帮村民卖过竹子,带着村民种过辣椒、葛根。2017年,她带着村民一起种植高山特色稻米。为了让村民放心跟她干,她卖掉了婚房,给村民送去了稻谷、鸭苗、鱼苗。“那一年我们迎来了大丰收,那一年我们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杨宁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从2010年她干大学生村官开始,12年来,江门村人均纯收入翻了十番,她也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颁发奖章,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将继续扎根苗寨,更加努力让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说起家乡的发展,杨宁信心满满。

初心如磐:草原更美、牧民更富

走上代表通道的廷·巴特尔代表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在草原上呆了近半个世纪,他深刻感受到了牧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廷·巴特尔深情回忆:“我19岁来到了牧区,到了嘎查以后,看到我们嘎查的牧民生活得很艰难,条件很差。我们当时没有公路,也没有电,也没有通信。我有一次出差回来,带了一台收音机,在休息的空余时间,全嘎查的牧民都去我那里听收音机、听故事。”如今,廷·巴特尔代表所在的嘎查修了公路、通了电,建起了手机信号塔,牧民的孩子也出去上学了。好多牧民开始用无人机放牧,在家里的电视上可以看到草场上的牛羊,需要饮水时他们用手机远程遥控自动提水,打草也实现了机械化。

“这次来开党代会,我特别高兴,这也坚定了我在草原继续干下去的决心,带领更多的草原牧民保护草原生态,让我们的草原更美好,让我们的牧民生活更富裕,这就是我的初心。”廷·巴特尔坚定地说。

“农”墨重彩,谱写时代华章。党代表通道上的几位涉农代表所讲述的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