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呈现眼前:白墙黛瓦的民房错落有致,造型独特的民宿依水而建,清幽静谧的步道四通八达……如今的桃源村山水绿、桃林美、百姓富,很难让人将之与曾经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桃源村之所以能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世外桃源”的华丽转身,得益于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先行、人才支撑、文化赋能”的共富新路。近年来,桃源村立足于本村传统特色,着眼于“生态·宜居·幸福”三大目标,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诸多荣誉称号,为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桃源”新样板。
头雁领航,锻造党建“主心骨”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桃源村坚持党建领航,打造“党群同行•幸福桃源”党建新品牌,探索出了“党总支-自然村-党小组-党员”四级党建网格管理新模式,形成了以党建服务站为核心、以若干党群为民服务点为支撑的党建服务圈,带领全体村民劲往一处使,助推美丽乡村再升级;狠抓自身队伍建设,选配优秀党员先锋,将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精确划片、精准匹配,常态化开展扶贫帮困、政策宣传、生态环保等活动,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注重优化团队工作效能,聘请上海纽斯凯威设计公司为桃源村编制了今后十年的发展规划,在综合考虑各个自然村发展功能、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确保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形成前寺舍观光、山南头体验等村庄发展新模式;积极助推村民自治,实施“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链条,细化自治单元,在12个村民小组中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由理事会办理村中事,对村内事务制定责任清单,定期公示成果,收集村民意见,修改村内设计方案,让人人参与村庄建设,激发村民自治动力。
要素集聚,立起产业“顶梁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一头系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桃源村以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集聚为重要抓手,不断为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走在桃源村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水蜜桃果园,这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村民过去不懂种桃技术,品种虽好但品质不如人意,加之运输、销售渠道不畅,往往卖不上好价钱,阻碍着这一富民产业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村支书张谷联系省农科院无锡分院和其他农科院建立水蜜桃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所,农技专家上门送技术,帮助村民选育品种、防治病虫,实现科学种桃,给果树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赵逸人牵头组建了水蜜桃桃农协会,定期对桃农开展电商创业、线上营销培训,运用“互联网+”思维帮助阳山水蜜桃远销全国各地,帮助桃农致富增收。
为了彻底拔掉“穷根”,桃源村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促游”,开始探索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样态。首先将特色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贯通,不断延伸水蜜桃种植产业链,开发整修大路头、前寺舍等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专业的设计规划下,游客既可以深入桃林采摘体验农家乐趣,也可以漫步乡间小路欣赏田间风光,从“卖桃赚钱”变“以桃兴业”,桃源村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桃源村注重引入民间资本,尝试平台化运作,着眼“三块地”改革,对整个村庄的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普通农房,打造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新型村落,现已建成有信阁、既见桑梓、老周家等十几家精品民宿,特色鲜明的“乡宿经济圈”逐渐建成,乡村业态和富民产业日趋丰富,村民既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获得资产性收入,也可以自己经营民宿和农家乐获得经营性收入,村级稳定收入也从并村之初的不足40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近500万元。
能人返乡,涵养人才“蓄水池”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将人才引回来、聚起来、留下来,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桃源村改造前大量青壮年跳出“农门”外出务工谋生,村内老年人居多,发展活力不足。近年来,桃源村坚持“内挖+外引”原则,打出“乡情牌”,努力吸引人才“回流”,为乡村建设招才引智。一方面注重挖掘和培养“土专家”,开设“桃源田间大讲堂”,开展以水蜜桃种植为主的培训进修、带徒传技等活动,提升全村桃农的种桃技术,打通从“创新源头”到“田间地头”的关键节点,造就懂技术、擅经营、爱农村的新农民,增强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青创同盟平台,为新乡贤、新农人、社会新阶层人士返乡创就业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周远东、张钰夫妇在政策引导下返乡创业,开起了民宿、酒坊、餐厅和茶室,“游客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全方位感受这里的烟火气、人情味”,江西籍室内设计师殷文律在村内租下四幢老房子,打造的民宿“既见桑梓”是桃源村的一张“名片”,成为其他返乡创业人才的榜样标杆。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返乡,汇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助力桃源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文化赋能,凝聚向善“正能量”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统一,如果没有精神富裕,物质富裕也是无法持续的。桃源村在想方设法增收帮助村民“富口袋”的同时,也注重“富脑袋”,聚焦前寺舍全村都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后代这点,以弘扬勤廉文化为引领,围绕廉洁乡村建设,找准勤廉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深入挖掘本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村规民约中的勤廉因素,以周氏名贤馆、爱莲亭、爱莲泉等形式融入村容村貌,着力打造勤廉文化墙、勤廉文化广场等,将勤廉文化融意入景,在耳濡目染中加强家风教育、廉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正心修身,涵养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凝聚起崇德向善正能量;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情操是文明乡风形成发展的文化源泉,桃源村在姚家桥小学旧址复原的基础上,建立锡西革命陈列室,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借助文字、影像、图片、实物等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追溯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事迹,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焕发红色文化聚人心的新活力,以红色正能量为引领,建设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农民的精神家园,提振群众精气神,让红色基因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