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指出,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的家乡——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经受大考验、实现大发展、蓄势大赶超,成为历史上面貌变化最大、发展质效最优、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发展时期,实现了脱贫摘帽、撤县设市、陕西十强县等一系列新的飞跃,向旬阳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旬阳因旬水得名。党的十八大以来,旬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跟时代发展,全力打造“宜居旬阳”。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旬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旬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五年来,旬阳生产总值从159.87亿元增至200.74亿元,年均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43.8亿元增至324亿元,年均增长7.2%。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旬阳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尧柏年产15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烟厂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老龙沟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入园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42家,培育科技型企业31家,被评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先进单位”。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拐枣种植达40万亩,烤烟产业稳定在7万亩以上,魔芋种植达10万亩,生猪饲养量保持在50万头以上,拐枣、狮头柑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旬阳跻身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实现了从陕南强县向陕西强县的新跨越。
旬阳城区风貌(无人机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网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旬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体制,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紧紧围绕“576”脱贫标准,精准实施“八个一批”帮扶措施,压茬推进“三个落实”。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5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618个,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园356个。协助贫困劳动力获得就业,农村道路的建设与整治,村庄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95个,农村电力入户率达100%,13630户易地扶贫搬迁、5691户危房改造、2652户安全住房提升户全部入住,在精准扶贫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了根基。
全面践行“两山论”
旬阳以生态立市战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秦岭区域违建别墅、“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和小水电整治,“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十年禁渔”扎实推进,累计完成绿化造林55万亩,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均达到控制目标。成功创建国家AAAA、AAA级的旅游景区,如:蜀河古镇、水泉坪等。先后获得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称号,白柳镇获评国家卫生镇,红军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段家河镇薛家湾等4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村庄。如今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不断描绘着绿色发展的美丽蓝图。
在坚持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优势中,勤劳勇敢的旬阳人民不断汲取丰厚文化滋养,接力传承优秀传统基因,投身旬阳发展孜孜不倦,应对困难挑战百折不挠,追求美好生活矢志不渝。在建设旬阳、发展旬阳的进程中,充分展现出吃苦耐劳、诚实厚道、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聚合起攻城拔寨、共克艰难的磅礴伟力;在应对挑战中,淬炼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树立了敢想敢干、志在必胜的坚定自信。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赓续家乡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道德素养、锻炼身心素质、增进专业修为,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不断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