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高度,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组织部门要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工作,持续发力引领广大干部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强能提质、担当实干,勇立潮头、争当排头。

突出德才兼备,激发干部进取之心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导向,促进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生态。一是树牢选人“风向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把关作用,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程序关、廉洁关和素质能力关,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探索更具操作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考察办法,从严执行“凡提四必”,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深入分析甄别、从严核实把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突出“基层经历、多岗履历、副职阅历”,优先选拔经过现代化建设一线考验和基层多岗位历练的优秀干部。二是立好考评“度量尺”。突出实干实绩和群众口碑,用好知事识人方法,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观察、项目实地考察、活动现场访察,综合运用随机走访、座谈交流、专题调研督查、专项巡察等多种方式,对干部现实表现进行机动式、跟进式、聚焦式考察了解,综合辩证分析,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横向比较看差异、纵向分析看变化,既作定性判断、又定量分析,既看干了什么、更看干成了什么,公正合理客观地作出结论。三是拓宽纳贤“新视野”。要完善日常发现机制,常态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摸底”工作,坚持标准条件,放眼各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现和选拔能力强的闯将型干部、潜力大的成长型干部、懂技术的专业型干部、讲奉献的老黄牛干部。依托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和日常调研了解,精准编排公务员考录职位计划,每年按照10%左右的比例,设置基层岗位,有计划地招录一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分层级分类型、有计划有重点地招录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型公务员。

突出精准施训,提升干部成事之能

持续实施“灌河先锋”干部素能提升工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多方联动优化资源整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提升理论化水平。理论素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抓好主题教育,分期分批开展科级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经常性地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推动广大干部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二要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大力加强干部专业训练,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现实需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组织开展“一把手”、招商引资、城市规划、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和新任职年轻干部等专题培训,帮助干部锤炼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注重运用案例加强实战化培训,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三要提升实战化水平。实践出真知、长真才,是培养干部最好的课堂。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基层一线锻炼,放到艰苦环境磨练,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历练,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特别是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跨部门、多岗位交流。同时,强化学分制考核管理,对参训参学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激发广大干部主动参与热情。

突出薪火相传,涵养干部源头

树立战略眼光,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让“有潜力”的“有前途”,推动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脱颖而出、担当作为。一是要完成“硬任务”。紧扣上级部门对配备干部的结构性要求,在源头储备、统筹选配、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专项预审等方面,作出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制度性落实。坚持长计划、短安排,抓推进、见行动,鼓励引导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一线锻炼成长,源源不断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储备和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二是要落实“硬举措”。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既不求全责备,也不唯年龄是举,做到能用则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强化源头储备,挖深“蓄水池”、增加“源动力”,分层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抓好跟踪管理,精准掌握年轻干部素能状况和工作状态。适时大胆使用,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对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实践证明确实优秀的,要敢压担子、给位子,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要加强党外干部的战略性培养,多物色一些人选,多岗位培养锻炼,确保党外干部源头充足、有人可用、能当重任。三是要锤炼“硬肩膀”。突出“人在事上练”,牢固树立在一线发现、一线培养、一线使用年轻干部的鲜明导向,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挂职力度,注重把政治素质好、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挂职,换环境转角色、扩视野拓思路,促进茁壮成长。突出“事当得其人”,围绕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岗位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使用配备专业型年轻干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

突出知人善任,汇聚干部奋进之力

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兼顾,加强人选成熟度、岗位匹配度和班子契合度分析,把各级各类优秀干部的潜能和干劲充分激发出来。一是下好“一盘棋”。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功能性研判,制定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计划和具体措施,加强对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的深层次分析,精准了解缺什么样的干部、空哪些岗位,把最懂行的干部用在专业要求最高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干部用在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上。二是选准“一把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党政正职是关键中的关键、骨干中的骨干,用好“一个”就能带动“一群”、发展“一方”。要坚持关键岗位重点配备,把岗位历练作为必要条件,不简单为了培养干部而选人来“练手”,注重选拔在吃劲岗位、艰苦环境经受过磨炼,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的干部担任党政正职,将综合实力最强的干部选配到党政正职岗位上。三是配强“一班人”。坚持既看个体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也看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契合度”,注重专业型、管理型和复合型干部相互配套,将学历、性别、年龄等“数字化”结构要求和经验、专业、特长等“专业化”结构要求相结合,区分正职和副职岗位、领导型和执行型岗位不同特点,让“懂党建”与“懂经济”,“闯将型”与“老黄牛型”,“善抓宏观”与“敢抓具体”,“素质复合”与“专业突出”,“条上经验丰富”与“块上成长起来”优化组合,努力实现班子成员年龄结构相符、知识能力相长、经验经历相补、性格气质相融,逐步形成“帅相将结合”“老中青搭配”的整体格局。

突出宽严相济,除干部后顾之忧

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宽严有“度”、激励重“效”,既“管住”、更“管好”。一是强化从严管理措施。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聚焦干部“选育用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补短板、堵漏洞,有效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要管好“关键少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拓宽监管渠道,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延伸考察、专项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了解情况,加强信息共享,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12380”监督举报功能对受理的信访举报限时办结,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监督实效。二是畅通能上能下渠道。根据党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细化“下”的情形,规范“下”的程序,压实“下”的责任,积极稳妥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要综合运用好干部考核考察、日常了解和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信访等方面成果,让干部“下”之有据、“下”得服气。加强对调整下来干部的教育管理,跟踪了解其现实表现对认真吸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三是彰显组织关怀温度。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广泛收集干部意见、主动倾听干部心声,及时感知干部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帮助干部缓解忧烦苦闷。落实好职务职级并行、调任转任、待遇保障等政策,让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适时安排身处特殊岗位、承担特殊任务的干部休假疗养,帮助他们调节身体和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担当作为正能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响水新实践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