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2022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名单公布,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位列第二。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以改革的思路、实干的步履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力求打造基层治理的“光明模式”,蹄疾步稳推动市域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光明区委政法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党建、科技等多种方式,畅通服务诉求渠道,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利用领先的科技支撑,构建“互联网+治理”的新格局。
以党建强引领,
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光明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书记在线”服务,建立及时受理、提级办理、督察督办三项机制,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委书记名义在网上分级受理群众诉求事项。目前已受理矛盾纠纷类诉求事项3938宗,化解率达99.72%。同时,光明区建立“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赋权社区党委“发号施令”,解决社区有责无权无法解决诉求服务事项问题。光明区还将支部建在城中村、居民小区、围合网格,并动员约1.3万名党员到社区、片区网格报到,组建473支光明科学城党员志愿先锋队,开展隐患排查、健康守护、关爱便民、服务企业、环境保护、科普宣传、诉求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140万余人次。
以改革激活力,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光明区建立重点领域源头治理机制、人民建议征集机制、社区“五老”评理制度、第三方专业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群众诉求服务机制。同时,光明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构建“社区+片区网格”两级管理架构,优化网格化管理,建立103个片区网格党组织,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在发生疫情时,根据防控风险调整围合单元,在城中村围合单元内部,划分若干3000人左右的小分格,每个小分格保留超市、餐饮等生活必需场所,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实现社区防疫精准化、精细化。光明区还建立了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并制定场景式综合巡查清单、编制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南、建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三库一平台”、成立专业讲师团和行政执法监督队伍,不断完善优化治理运行机制,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力。
以“一线”优服务,
跑出市域社会治理速度
“一线”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治理执行力的重要体现。光明区力求做到人员下沉一线、资金下沉一线、陆地建在一线,服务送到一线,努力提供“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立足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将群众诉求服务内容从单纯“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拓展为“一站式”提供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心理服务、问题投诉、人民建议、帮扶救助等多项服务,构建为民服务“生态圈”。2022年,受理解决各类诉求18176宗。同时,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构建“1+6+31+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等388人组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审查合同和法治体检等公共法律服务。2022年,社区法律顾问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2607人次,审查法律文书1585份。光明区还积极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依托“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推出政务、法律、教育等服务清单100项,定期举办社区、小区“便民服务大集市”,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等结对帮扶服务80余项,服务居民3万余人次。
以科技促发展,
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内力
光明区进一步整合智慧治理平台,以智慧管理系统构建群众诉求服务闭环,以“民声云”平台整合民生信息渠道,以基层治理一体化平台聚合社会治理事项,整合“民声云”、群众诉求服务、“治理通”等基层治理系统,汇聚28374个视频监控、13731个视频门禁、18类传感器等技防预警信息,联动城管、消防、街道、网格员、经营者等主体,打造基层治理一体化平台。同时,光明区建设区级基础数据库,打通疫情防控数据壁垒,在全市率先建设光明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率先建设“白名单”管理系统,与原有区围合智慧管控平台、大数据核查系统、网格管理系统互通数据,整合相关部门“白名单”“场所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数据资源,建成全区居住类、行业类、临时类“白名单”,实现全区人员全覆盖分类管理。目前,居住类“白名单”登记人数107.2万人,行业类“白名单”系统登记人数63.07万人。光明区还绘制纠纷预警“一张图”,推动司法确认在线应用,打造“数字楼宇”品牌,形成具有光明特色的“数字楼宇”城市微单元治理体系。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砥砺新作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使命一脉相承,目标同向同行,实践交融激荡,“光明模式”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和发展,还是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效能最大化的有益探索以及创新超大城市城区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密切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方式。
未来,光明区委政法委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区”的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