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网情深”精准服务居民

内容提要: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探索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居民需求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雄关街道曙光社区通过综治E通APP平台为纽带联系居民,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打造“E网情深”品牌,用真心真情,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居民幸福“加码”。

一、背景和起因

曙光社区成立于2012年,辖区面积83.25万平方米,东起新华南路,西至胜利南路,北起迎宾西路,南至明珠西路。管辖国泰家属院、工商局家属院、三建公司家属院、邮政局家属院、广汇小区、碧波园A区、别墅区、东湖八号8个生活小区(其中国泰家属院、工商局家属院、三建公司家属院、邮政局家属院为无物业小区),居民楼83栋、平房42间、别墅121栋,辖区总人口2944户7218人,行政事业单位22个,个体工商户223家,党员361人。曙光社区管辖的曙光小区四个家属院属于物业失管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治安条件差、环境卫生差、小区基础设施无人维护、噪音扰邻、抢占停车位、楼栋下水道堵塞、道路破损等基础设施问题时常发生。社区治理长期以来面临居民诉求多、社区服务管理难、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与机制的问题。

二、做法与经过                         

(一)“以综治E通”为纽带联系居民。曙光社区通过综治E通APP把居民、网格长、网格员、连接在一起,形成全辖区的“大网格”。综治E通APP不仅具有特殊人群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综治业务管理功能,还兼具了“社区党建、管理、服务、治安、文化、环境”等六大方面30多项民生事项,真正把政府服务与群众需求缩短为“指尖上的距离”,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同时鼓励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引导群众开展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探索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整合社区面向居民群众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居民各项服务需求诉求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 及时响应,形成互联互通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社区居委会内部管理电子化,逐步建立“网上居委会”,利用社区QQ、微信群等,及时发布社区信息,建立沟通平台,促进居民交流。2022年,网格长和网格志愿者、党员共参与家庭矛盾、供热、屋顶漏水、供排水管网破损、物业管理、噪音扰民、大气污染、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8起,入户调解 300多人次,成功调解 58起,调处化解率100%;受理“12345”民生服务热线38 件,已全部回复办结,办结率100%。有力地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通过综治E通APP,累计上传相关政策、法律、安全、民生、文明礼仪等信息186条,帮助17户困难家庭、2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二)以自治为抓手,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曙光社区通过综治E通APP建立“四议三评两公开”社区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真正让老百姓的事自己说了算。社区治理长期以来面临居民诉求多、社区服务管理难、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与机制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四方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曙光小区环境治理、活动开展、设施维护等公共事宜群策群议,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参与率和认可度。居委会作为居民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开展自我服务,改变服务的方式,变“坐堂办公”为“入户走访”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在处理噪音扰邻、堵塞楼道、抢占停车位等“家长里短”时,发挥小区的“熟人”优势,由社区党委牵头,居委会发挥“老同事”对“老工友”晓之以理,使“老邻居”为“老朋友”动之以情,及时用温情调解矛盾纠纷。把现在居委会为居民提供“菜单式”服务,变为“点单式”服务,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居委会的温暖,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识,通过对曙光小区4个家属院的老旧小区的改造,改善了无物业小区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为建设美丽宜居小区奠定良好基础,有力推动了单一扁平的政府管理向多元参与、多维立体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

(三)“志愿服务”推动服务居民新动力。社区通过综治E通APP切实做到了把服务居民、营造邻里一家亲浓厚氛围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爱”为宗旨,为民解难题办实事,通过探索“文明实践和美曙光”“你心愿我志愿”志愿服务品牌,“一碗水饺爱心服务队”、“ 一把螺丝刀志愿维修队”等志愿服务队伍的“天大的小事” 志愿服务队联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小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建队伍,建立7支服务队伍,基本实现“一个小区一支队伍”。因地制宜展特色。推进需求、资源、服务、落实“四张清单”制度,以“四张清单”为抓手,形成了老百姓点单、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百姓评单的“四张清单”的志愿服务工作闭环,打通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把“四张清单”释放的“志愿红利”惠及千家万户,解决了“微民生”,融洽了“微关系”,实现了“微治理”。居民群众对社区有了强烈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也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大家庭的归属感。

三、成效与反响

   (一)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数字化社区”。曙光社区党委打破传统的社区服务中心窗口工作模式,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数字化社区”。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实现社区治理的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覆盖社区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人口基础信息系统。进一步推动以社区党委为中心,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区互联共转单位共同参与,更好地实现了各方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各单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推动了辖区各方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二)以服务居民为根本,当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曙光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自治的全新模式,顺应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五好社区”。以“贴心式”服务践行初心使命,传递社区的关怀、温暖和力量。党员联系全覆盖,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居民微信群,要求党员在群内亮身份,搭建起党群线上互动平台;全面摸清特殊群体底数,充分动员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群众结成“联户对子”,并通过楼栋党员联系公示牌、党员联系卡等进行信息公开,做到了“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民情走访全收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群众经常性的联系,全面掌握辖区居民家庭生活、工作情况,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及时梳理上报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以来,收集整理并反馈社情民意60条。围绕小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特殊人群等弱势群体,经常性开展精神慰藉、生活资助、入户陪伴、文体活动等四类帮扶,形成从精神到物质的全方位帮扶体系,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上最薄弱的一环。

四、探讨与评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曙光社区在社区治理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综治E通APP探索出居民自治的新模式,不仅激发了社区居民的集体智慧,解决了社区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也充分激活了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凝聚居民群众智慧共同建设的“五好社区”,就是居民群众所欢迎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