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以“五治融合”提升 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创新案例介绍

近年来,木林乡以“五治融合”为抓手,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果,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逐步探索建立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基础、智治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党建+网格”的管理模式为载体,深入实施“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平安有保障、社会有秩序、服务有质量、群众有幸福”的和谐氛围。

一、背景和起因

木林乡位于崇信县南塬,东接泾川县汭丰乡和张老寺农场,南界灵台县梁原乡,西壤黄花乡,北邻锦屏镇。全乡总面积69.467平方千米,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8千米,辖9村45社2608户5691人,我乡主要以劳务输转、生态养殖、特色种植为收入来源,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辖区内留守老年人、儿童、妇女偏多,在宣传方面存在和漏洞。

二、做法和经过

我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基础、智治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党建+网格”的管理模式为载体,深入实施“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

一、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政治引领力。木林乡为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牢牢抓住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关键要素,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持续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让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现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各个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调动群众力量,提升自治强基力。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村级重大事项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村级“三务”公开和监督,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务活动,自觉投身疫情防控、政策宣讲等重点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打造成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全乡9个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搭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全力开展政务综合服务和帮办代办服务,实现服务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便利、高效、优质服务。我乡还引导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完善各村村民议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摸底乡贤人士62名,充分发挥贤士人才作用,引导村民共同制定自治章程、自治公约,凡公共事务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通过民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三、重视普法教育,提升法治保障力。全面落实“八五普法”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有集日”等活动平台,扎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发放“法律小常识”手册2500余份,采取开设法治大讲堂、送法进村庄等方式,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婚姻家庭、劳资纠纷等法律问题,组织法律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宣传200多次,调解矛盾纠纷75起,增强了群众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律意识,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道德建设,提升德治教化力。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大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时,把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同“我为群众办实事”、“一老一小一困”关爱行动相结合,组建招募志愿服务队9支45人,宣讲政策理论30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多件。培育村民共建理念,将人居环境整治、民风建设、平安建设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十美户”等评选活动,积极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引导群众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不断提高德治水平,推动形成文明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截止目前,创新美丽庭院省级示范户3户,市级“十美户”1户、市级平安家庭2户、县级“十美户”100户。

五、坚持多元推进,提升智治支撑力。 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深化综治、司法行政、社会治安等各类管理平台应用,提高对特殊人群和重点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托“雪亮工程”、“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等智能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打造“智慧综治中心”,加速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乡、村、社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村社网格员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入户巡查、走访群众,通过“综治E通”,第一时间将群众的问题一键上报流转,乡级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等便民举措,有效破解村社“看得见、管不了”和乡镇“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加快推进数字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建设,高质量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补正、更新工作,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三、成效与反响

一、强化党建引领,促进部门联动。在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总负责,靠前指挥抓落实,政委委员统筹乡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联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治理模式,切实做到了部门协作配合,信息互通共享,问题联动处置的新格局,推动解决了一批“疑难杂症”,带动形成了一批长效机制,初步构筑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享”的社会治理综合体系。

二、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坚持守正创新,改进以往贴标语、挂横幅、放广播、发资料为主的传统宣传方式。大力推进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模式,不断创新宣传载体,依托各级各行业宣传媒介、以及“美丽木林”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线下宣传引导、覆盖全域宣传平台,营造了全面参与市域社会化治理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矛盾调处,提高提前介入能力。持续推行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严格落地属地管理责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管控人员、依托乡、村、社三级网格,组建了以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社干部三级力量为主,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的排查调处队伍,认真落实“网格排查、一线化解”工作机制,针对邻里纠纷、地界纠纷、承包经营纠纷等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问题线索,分析研判开展化解调处。截止目前,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75起,调处率100%。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促进数字管理。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最大限度整合资源、释放人力,更便捷、迅速、精准地服务群众,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为做好当前平安建设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建立“平安乡村”数字平台,在全乡建成了10个监控室,安装201路视频监控,全面形成全时监控、全面设防、覆盖全乡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确保面对突发事件做到介入快、行动快、控制快,第一时间把矛盾降到最低,处置效果最佳。

五、强化统筹协调,促进典型突破。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理念,在全乡开展了以块为主的平安区域创建、以条为主的平安行业创建,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充分发动共青妇等群团力量,组织动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建“一站式”平台,实行“组团式”服务,努力做到文明共治、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崖窑村在全乡率先开展了五治融合助推社会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志愿者服务队针对当前村内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数量大的特点,定期入户走访,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关心关爱、思想疏导和救助活动,全村已3年未发生较大的矛盾纠纷、治安和违规信访事件,得到了县乡社会的广泛认可,2021年度被平凉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

四、探讨与评论

创建“枫桥式木林乡”,就是为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确保一方平安,特别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这一方面,更需要创新机制,发展经验,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广大,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