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134”治理内涵 深化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以来,灵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牢牢把握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建设机遇,先行先试。研究制定了《灵台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灵台县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六条(试行)》等指导意见,明确示范村镇“六个好”“四个有序”创建目标和“六个有”创建标准。

一、背景和起因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联动,把“必修课”做好,把“选修课”做精,确保了规定动作不缩水,成功经验不弱化,创新探索不拘泥。探索出了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发展,“问题导向牵动、上下一体联动、守正创新驱动、宣传引导促动”的“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成功召开了全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暨农村闲置住宅(宅基地)盘活利用现场推进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选择和重要保障。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坚持“一核突出”,建强乡村治理领导体系。始终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核心,持续深入开展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基层党建“定题破题”等活动。一是持续开展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累计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化党组织书记 50 名,考聘大学生村文书 164 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91.7%;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三年提升行动”,建立并落实“三推四定两评议”工作机制,重点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372 名,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二是利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模式和“四链”引领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和各类劳务组织,成立产业型党组织 73 个、劳务机构党组织 46 个,推行农村党总支委员联系村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致富能手联系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机制,累计培育县级“三个带头人”1000 名,先进典型 160 名,104 名带头人进入村级班子,带动 3100 多个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三是积极推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六型”模式,先后整合各类资金 8000 余万元,通过建办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入股龙头企业等,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发展有机联结。截止 2021 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 3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 50%以上,5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 20%以上,10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 15 个,最高的达到 29.5 万元。

二是建章立制,构筑村民自治“新机制”。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推进群众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规范制定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明确村民权利义务、村级各类组织职责及运作流程。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决策效果由群众检验,拓宽了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了《灵台县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及资料清单》和社区协商议事、村务公开、村务工作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村规民约修订上墙 186 个村,清理村级行政事务清单 46 项、健全完善村民协商议事目录 4 类 35 条、梳理归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微权力”事项 6 大类 35 项,建立乡村公众号 13 个、村民微信群 186 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1462 个。

三是健全法制,促进农村社会“大和谐”。一是坚持依法自治,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作为自治法治的有效载体,着力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4321”体系,“4”即“四级网络”(县级司法服务平台+乡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级法律服务站+联户法律顾问),“3”即“三团”(乡村法律宣传团、法规咨询团、司法调解团),“2”即“两平台”(灵台司法 APP、灵台清风公众号),“1”即“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大力推行“三调联动”工作法,实现了“三官一律”工作全覆盖,不断彰显法治为本的底线功能。二是通过在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张贴宣传版面和农民夜校、农民法治讲堂、普法会议集中宣讲等形式,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0 多场次,印制《常用法律知识问答》《民法典》等宣传资料 3 万余份。三是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在县、乡、村重点区域安装“雪亮工程”视频监控447 路,建立专项群防群治队伍 198 名,选聘农村治安户长 703人,建成防控网格 1520 个,配备网格员 1520 人,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 4800 名,有效提高了乡村社会治安水平。

四是弘扬德治,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一是积极开展乡风文明整治行动,依托乡村舞台,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120余场(次),建成农家书屋 186 个,更新农家书屋书籍 608 种7600 多册,以村为单位开展群众集中读书活动 9 次,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持续推进感恩奋进、脱贫光荣、遵规守法、文明新风“四项教育”,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实用技术培训、文化惠民活动等,建立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宣传、电视宣传为一体的宣传体系,制作《一统领三融合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专题纪实片,编印发放《灵台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口袋书》4000 本,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知晓度,充分调动了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制定了灵台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区域协作联动制度及激励约束办法,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186 个,培训登记说媒人 98 名,建立了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引导群众树立了婚丧嫁娶新风尚。四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1 个、实践所 14 个、实践站 77 个。始终把依法惩治与道德教化相统筹、硬性约束与柔性规范相结合、法治乡村与文明新村建设相统一,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字人知人晓”工程、“和谐五星”创评、“三评三树”“十大创建”行动,实现了德法共治互动互促。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了多元综合成效。提振了群众精气神,通过定期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村级文娱活动、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清洁、集体劳动等有效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集体事务,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谐五星”创评、“道德讲堂”等滋润民心的实践载体,充分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了群众向上、向善、向好的朴素感情,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组织凝聚力,“四议一审两公开”“三评三树”等有效载体的落实,推进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形式,保障了群众参与村级集体事务的合法权益,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更加公平公正,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农村大和谐,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了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思维理念,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的思想深入人心,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农村更加和谐,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探索了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可供复制、可以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治”融合实现形式更为丰富,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探讨与评论

通过扎实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有效提振了群众精气神,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充分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了群众向上、向善、向好的朴素感情,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四议两公开”“三评三树”等有效载体的落实,推进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形式,保障了群众参与村级集体事务的合法权益,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更加公平公正,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思维理念,抵制红白喜事操大办、高价彩礼的思想深入人心,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农村更加和谐,基层基础更加牢固。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可供复制、可以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治”融合实现形式更为丰富,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