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罗汉洞乡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助推平安建设新提升

内容提要:罗汉洞乡地处泾河流域,是百里石窟长廊、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全乡共辖12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4796户1.6万人。近年来,罗汉洞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能,围绕解决“谁来干”、“怎么干”、“干的好”的问题,创新推行乡村治理“345”工作模式,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做法与经过:

一、压实三个责任,建立健全工作体系。一是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任务亲自督办,党委会定期研究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政法委员充分发挥作用,每月召集辖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形势,切实提升基层政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综治中心统筹联动按照《泾川县市域社会治理“三大中心”建设指引》要求,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将综治中心、矛调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数字乡村服务中心等多个中心整合在一起,乡综治中心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合署办公,集信访接待、矛盾化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风险研判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有问题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三是网格管理群防群治。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由村党支部书记统一兼任村综治中心主任,整合资源、服务群众、联防联治,调整充实村级网格员12人,组级网格员81人,群防群治队员36人,逐人逐岗确定工作职责,推动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选聘当地威望高、群众基础好、法律政策精、明理识事的“乡贤”或“五老”人员,布好亲情网、建好朋友圈,积极参与乡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打造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二、紧盯四个重点,常态常效化解矛盾。一是宣传讲政策。聚焦《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微视频、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开展法治宣传进集市、进校园、进村组主题活动,广泛普及法律知识,营造学法氛围。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和观念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权,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近年来,全乡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各类法律条款手册3000余本,接受咨询人数达2000余人次。二是走访抓摸排。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依托乡、村、组三级网格,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走访摸排,主动收集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认真分析研判,精准掌控动态,并将各类矛盾纠纷按行业领域和领导分工分类,建立动态工作台账。三是调处解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科级领导包村包案化解责任制度,针对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及早预判,快速化解,进一步降低增量,减少存量。同时,通过实行“统一受理、分工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工作模式,充分整合调解资源,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能力。近年来,受理信访案件55件,化解55件,办理回复各类网站留言172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多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四是回访促巩固。围绕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弱信号”,对照矛盾化解清单,严格落实调解任务落实反馈机制,掌握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并做好回访记录。对有激化苗头的及时跟踪处理并向有关部门反馈结果,做到纠纷化解不反弹。

三、坚持五治融合,共建共享治理成果。一是政治强引领。紧密结合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高水平打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扎实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以上率下开展普法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干群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法治强保障。全面落实新时代法治建设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坚持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开展法律培训、微信送学、“以案说法” 等法治教育活动,推动形成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德治强教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实践载体,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等志愿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农技培训、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健全乡风文明积分超市运行机制,“以文明换积分、以积分换商品”,引导群众转变生活习惯。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全力营造崇德向善、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四是自治强活力。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爱心志愿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自主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内重大事项开展评议,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五是智治强支撑。打造并上线运行集智慧党建、便民服务、平安乡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配套开发“村村享”微信小程序,实现数据共享,简化办事流程,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安装布设视频监控247路,实现全乡重点路段关键部位全覆盖,打造社会治安防控“天网”。

成效与反响:

一是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解决“怎么干”,持续推行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安全和谐社会大局。

二是切实强化党建统领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委员协调、综治中心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围绕解决“谁来干”,着力加强平安乡村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基层政法队伍。

三是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围绕解决“干的好”,以五治融合汇聚乡村社会治理合力,着力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