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西关街道“1+4+N”多元联动社会治理模式

一、起因和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服务管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自治服务功能不强、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西关街道所辖区域地处天水市秦州区老城区,老旧小区多、平房院落多、流动人口多、安全隐患多,辖区各类矛盾纠纷问题突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面对这一现实情况,近年来,西关街道立足辖区实际,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建强党组织为核心、以区域党建为纽带、以共驻共建为平台、以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的“1+4+N”多元联动社会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协商式议事、服务型治理、多元化参与、联动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新路子。

二、做法与经过

(一)突出“1”个核心,筑牢基层治理党建基石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协调各方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街道、社区、居民小区三级党组织力量,将辖区关联性和代表性强的机关单位、“两新”组织、物业企业等党组织负责人纳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及时成立街道“大工委”1个、社区“大党委”6个、居民小区党支部55个,网格党组织覆盖率100%,党员队伍1570人,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居民小区、楼栋,逐步构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单元楼栋长”五级组织架构。将辖区划分为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6个、三级网格72个网格,下沉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结对联系居民群众,开展民主协商议事,高效解决网格内居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以党的组织统领网格“微治理”,将民生诉求“一网收尽”,为城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力。同时,积极调动社区党委枢纽作用,全面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和兼职委员制度,将共驻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楼院长以及各领域的优秀志愿者整合进兼职网格员队伍,坚持“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控全覆盖,问题全清零”原则,充分发挥网格员队伍工作前哨作用,全力当好党建“联络员”、政策“宣传员”、治安“巡防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全面实现党组织建设规范有效、社情民意收集精准、矛盾纠纷调处有力、民生服务便捷及时、社会治理稳定有序,多元化治理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各方面协调联动作用被充分激活,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教化、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

(二)构筑“4+N”共议团队,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构筑以社区居委会、调委会、治安民警、居民代表为主体的4个协商议事固定群体,充分发动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矛盾纠纷当事人等“N”个利益相关方,包括与协商内容相关的议事主体,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在机制实施中,利用社区网格员综治手机、“民情气象站”APP手机终端、矛盾纠纷排查走访等多种渠道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和突出矛盾纠纷,适时召开社区网格联席会议,讨论提出协商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协调各方作用,采取“提议—商议—审议—决议”四个步骤开展民主协商议事,实现“网格化管理—社情民意收集—精准研判预警—联动处置化解”闭环管理,全面达成共识,推动解决区域党建、物业管理、居民需求、纠纷化解、惠民政策、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的事情党组织领着干,群众商量着办,有效防止各类基层矛盾扩大化,最终达到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

(三)优化协商共议流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民主协商机制主要采取提议、商议、审议、决议四个步骤开展民主协商议事。一是网格联席会提议,建立常态化的社情民意征集机制,各网格员通过综治手机、“民情气象站”APP手机终端、居民群众的来电来访、常态化开展的矛盾纠纷排查走访等多种渠道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和突出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社区网格联席会议集体讨论,提出协商议题,确定与之相关的共议主体。二是“1+4+N”议事会商议,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议题确定后,由社区党委召集利益相关方等共议主体,邀请辖区内“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和居民代表,通过召开社区“1+4+N”议事会的形式开展协商共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商议意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三是社区党委会审议,社区“1+4+N”议事会形成商议意见和实施方案后,提交社区党委会议进行审核并上报街道党工委备案,确保实施方案科学规范、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四是居民代表会决议,社区党委审核同意后,由社区“两委”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就共议事项实施方案做出表决,形成决议当场予以公布,切实增强决议的权威性、约束力和公信力。 三、成效与反响

西关街道通过“1+4+N”多元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先后成功化解了食品小区老旧小区改造违建拆除难题、务农巷、鸭子坑危房拆除排险纠纷、漆家坑孙小宝老人病患纠纷、自由路流浪精神病人扰民纠纷、杨家路拆迁老人李保成无人赡养问题等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30余起,有效维护了辖区的一方平安与稳定。当然,街道社区工作繁杂而又琐碎,例子举不胜举,今年以来,西关街道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提升,街道社区干部组织和发挥辖区内各类资源的能力明显提升,解决社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促成辖区单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主动参与为民服务活动,实现了社区干部与辖区单位干部的双向互动,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诉求增多了,感情拉近了,信息渠道畅通了,社区和谐了。

四、探讨与评论

社区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纽带,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作用,推进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社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长里短”,要完善社区治理,着力提升社区服务,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需要坚持党建统领,发挥党建的主心骨作用,让社区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人管,做到环环相扣,确保社区治理的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能够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西关街道“1+4+N”多元联动社会治理模式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有效载体,畅通了不同利益诉求方有效沟通的渠道,既能引导居民群众理性思考问题、表达诉求、对待分歧,学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相互支持,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又能通过多元主体对社会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合作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西关街道“1+4+N”多元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只是街道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一个很微小的点,当前随着城市的扩容发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依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