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3+3”机制 完善共治格局

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是一个移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聚焦村级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大发展,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逐渐凸显。这是对镇村干部的考验,也是对全村群众的考验。为此,2022年,藜香村“两委”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提出“纵横3+3”机制,打造“民意收纳、百姓‘驿站’、综治中心”纵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聚力打通治理“中梗阻”;落实“两例会、一约两会两站、民生实事”横向三项措施,全力拆除邻里“隔心墙”,有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基本情况】

藜香村地处松山镇东部,是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成立的一个汉、藏、土等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新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678户2348人,耕地面积2974亩。

【背景和起因】

藜香村是一个移民新村,是一个多民族群众移民安置村,人员来自全县9个乡镇,在移民融合过程中,由于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致使矛盾纠纷频发。针对这一现状,藜香村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主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群众诉求,推行“纵向三级平台贯通、横向三项措施联通”的“纵横3+3”机制,听民之意、纳民之谏、问民之需、解民之困,确保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过得开心,为“组织强村、产业兴村、民生固村、生态美村、平安稳村”奠定坚实的治理基础。

【做法与经过】

纵向同轴,打通治理“中梗阻”。民意收纳网罗群众事。将全村划分为28个网格,建立村干部、驻村干部联组和网格员联户机制,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现场收集民意。畅通渠道,在村委会门口设立民意收纳箱,每周一由村“两委”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到场开启收纳箱,现场对民意进行登记。通过“一事一议”听证会、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研究解决措施和时限,将办理结果在“回音信”、公示栏进行公示,同时送达诉求人,切实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百姓驿站”架设连心桥。聚焦服务功能建设和群众零跑腿、零材料、零成本的政务服务目标,倾力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站。每天由包村干部和2名村干部坐班,为群众提供就业、民政救助、社保、产业、计生等政策咨询和事务代办,免费为群众提供复印、扫描、照相等服务。架设视频通话系统,与镇各站所业务人员连线咨询惠民政策和办理程序,解决群众办理业务难,办理业务路程远的问题。综治中心化解风险点。投资20万元,建成藜香村综治中心,直接与县综治中心视频联通,通过“天涯若比邻、服务零距离”远程视频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疏导、法律咨询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实责任、区域、时间三要素,将责任分解到村组干部、将区域细化到网格,聚焦重要节日、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全面排查化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横向同心,拆除邻里“隔心墙”。“两例会”明情况。周一村组干部例会:每周一晚八点,召开村组干部例会,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精神,总结一周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同时分析研究收集和收纳的民意,商定解决措施。10日网格员例会:每月10日,召集12名村组干部和28名网格员召开工作例会,采取有事说情况、无事报平安的方法,由网格员逐一汇报进村入户、寒暄聊天时发现的问题,与会人员逐一会诊研究解决。“一约两会两站”解琐事。“一约”:结合实际,实化具体化村规民约,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以邻为友、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多项内容加入其中,使村规民约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接地气,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内在“气质”提升。“两会”:建立民主协商议事会,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民事民决”的基层自治管理机制,形成“村里事务村民办”的良性循环。成立乡贤参事会,积极探索新乡贤治理模式,以乡贤榜样带动村民共建良好的村规民俗,树立良好家风、社风。“两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人性化”服务,使志愿服务以点带面,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新局面。道德储蓄站通过对道德量化积分,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兴办实事”惠民生。举办“爱心寒(暑)托班”,招募返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义务辅导在村青少年,解决“看护难”的问题。创办“芨芨草大扫把作坊”,组织留守老人制作手工芨芨草大扫把,就近增加收入。组建“藜香劳务输转站”,协调联系周边产业园、种植大户和建筑工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开垦“民生菜园”,保障群众“种菜有土地、吃菜不花钱、买菜不上街”的基本生活需要。

【成效与反响】

一是形成了群众参与、各级配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格局,具有“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特点,能够及时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小纠纷、小隐患、小问题、小误解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增进群众感情交流,破除群众相互提防壁垒,通过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调解矛盾纠纷,既说理也讲法,既解事结也解心结,既管眼前也顾长远,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反复,从根子上消除摩擦、预防冲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三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丰富群众生活,彻底消除了晨起“顶南墙”、午后“倒闲话”的陋习,形成闲的人有活干,干的人能干好、有收获的良好局面,老百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探讨与评论】

农村社会治理要充分考虑农村工作的复杂性,要统筹整合不同利益主体,还要考虑更多复杂因素,千头万绪,矛盾纠纷复杂多样。要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实现和谐稳定,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纵横3+3”机制,就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的。其强调通过讨论、对话的方式协调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个治理主体积极参与决策,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共识的达成,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该机制注重从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入手,着重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依法依规办事,更以情以理服人;既靠基层组织的科学治理,又发挥了法律顾问、驻村民警、包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优势,坚持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办法来解决群众的事情,确保情况早知道、问题早解决、纠纷早化解,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