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天祝县打柴沟镇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总面积400.67平方公里,海拔在2531—4027米之间,距县城18公里,G30高速、312国道和兰新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7个行政村,l个居委会,71个村民小组,共有4090户16793人,其中农业人口3629户15837人,2021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52元。
【背景和起因】
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推进“自治、 法治、德治”三治联动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2019 年7月,天祝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打柴沟镇率先创建道德储蓄示范点。8月8日,甘肃省首家“道德储蓄所”在打柴沟镇正式挂牌成立,设所长、积分管理员和积分兑换员3个岗位,配备了电脑、银行存折专用打印机、自助查询机等设备。道德储蓄所借鉴银行运作理念,以道德积分制管理为手段,通过搭建村民自治平台,对道德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建立关爱回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地,变成群众看得见、做得到、可量化的道德评价体系,努力推动“人人养成好习惯,村村形成好风气”。
【做法与经过】
打柴沟镇党委把“道德储蓄所”建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人大主席、镇长担任副组长,班子成员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道德储蓄所”建设,指导镇“道德储蓄所”以及各村(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认真履职,审核“道德储蓄所”积分兑换点。为确保积分评定的公平、公正,17个村和1个社区分别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由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 村“两委”、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设会长1人, 副会长2人,积分管理员1人(由村妇联主席担任),及时开展积分管理工作。各村(社区)按照“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的形式,召开道德评议会,收集并掌握本村(社区)群众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和存在的反面典型事例,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按照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实施加减分,并对评定得分情况在道德积分榜上进行公示。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三种方式收集评分线索, 以户为单位建立台账,按照组收集、村评定、镇奖励形式开展,确保不漏户、不漏人。按照“做好事有褒奖受激励”的原则,将公示无异议的村民道德积分随即转入“道德储蓄折”,每户群众可按照本镇“道德储蓄积分”兑换规则,兑换生活日用品及其他物品。设立道德善行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积分按年度进行累计,每一年为一轮,年度积分最高的农户可优先推荐为省市县“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而对于“道德积分”靠后的村民,则通过“黑榜”进行曝光,并在评议会公开接受群众热议、评判、监督,使其知耻明理、改过自新。
道德储蓄所的运行重点根据道德储蓄管理办法开展,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细化积分类型标准,讨论修订完成了《道德储蓄所积分管理办法》《道德储蓄积分管理和运用》《道德储蓄卡管理使用办法》《道德储蓄积分兑换办法》等配套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积分项目、积分规则和工作人员职责,发动群众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明辨是非、对标先进,按照5大类60小项确定积分项目,实行加减分。建立“道德储蓄账户”,为全镇3000多农户、200 余名干部职工及镇域内各学校老师颁发了道德储蓄存折共3595本。截至目前,累计积分112053分,累计兑换积分43336分。
【成效与反响】
道德储蓄线索以户为单位建立台账,实行组收集、村评定、镇奖励。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三种方式收集,确保不漏户、不漏人。各村都成立了道德积分评议委员会,每月对积分线索收集员收集的积分线索进行评议审定,按照积分标准量化赋分。每月审定后的积分认定表上报镇道德储蓄所,在镇道德储蓄积分善行榜进行公布。每季度根据积分统计情况对各村的积分进行星级评定,年底进行一次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积分较高的农户进行奖励。农户储蓄的道德积分可以进行实物兑换,虽然只是一些特产和日常生活用品,但对群众来说是对自己行好人好事的一种肯定。群众为善行善的意识越来越强,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家庭成员争吵打闹现象越来越少了,全镇上下形成了尊道德、守道德、人人争做好事的良好风气,为下一步实现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探讨与评论】
小工程体现大民生,“道德储蓄所”作为道德民生事业,存进真情,支取温馨,提倡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引导居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今后建设运行过程中,将继续注重道德评价,把“大主题”化为“小切口”。坚持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找准道德评价这一切入口,树立标准线、织密评议网、把好公正关,让无形的道德可量化、可触摸。继续注重道德激励,让“好心人”得到“好回报”。“道德储蓄所”致力倡导“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氛围,让有德好人有身份、有实惠、有地位,将善行“量化存储”,让美德“保值增值”,让无形的道德获得有形的回报。继续注重道德养成,将“小盆景”育成“风景林”。始终把“道德储蓄所”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招,坚持点线面联动,通过试点带动、聚力联动、借势推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最强定力不断提升全民道德指数。把善恶美丑用更直观、更具体、更实惠的方式表现出来,引导群众立心铸魂、加强品德建设、提振“精气神”,改变“等靠要”思想、不讲卫生、不赡养老人等陈规陋习,不断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使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以评选先进、选树典型为抓手,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正面引导,广泛宣传典型,引导群众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激励导向机制,倒逼群众主动作为,把“道德储蓄所”真正作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志智双扶”的重要抓手,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双驱动。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道德教化的效能,用激励机制替代约束机制,大力宣传农村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让他们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家喻户晓,营造尊重、崇尚、学习、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德向善的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