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治”为支点 以“善治”为目标 着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内容提要:双湾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以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乡村文明行动。形成了村级党组织统一领导,村“三委一会”和村内股份经济合作社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四委一社”新型乡村治理结构。成立村民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与志愿者队伍一起参与乡村治理各方面,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组织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和志愿者服务活动,集群众智慧力量解决群众难题,形成了多元主体联动的基层自治新格局。设立“孝善基金”、举办“孝善宴”、“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互夸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家庭和睦、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绽放光芒,形成了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推动乡风的乡村德治良好社会氛围。用好法律明白人、签约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参与普法宣传与乡村治理各方面,进一步增强了村组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将村民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形成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助推了全镇各村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一、背景和起因

双湾镇位于金昌市东郊13公里处,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耕地16.28万亩,辖13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5万人,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镇。2021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909元。早年间,镇域各村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时有发生,村中部分老人因女儿出嫁、儿子外出务工等原因无人赡养,生活极其不便。部分村民仅关心个人“一亩三分地”,参与村集体事务积极心不高;遇到红白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婆媳、妯娌、邻里矛盾成为当前全镇最突出的“三大矛盾”。同时,群众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后,村民信访不信法,直接到信访部门要求政府出面解决,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二、做法和经过

(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社会治理合力

在探索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镇党委统一领导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组织成立了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四抓两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行党员“双亮身份”行动,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工作互促共进。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双湾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方案》,健立建全了工作例会、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领导包案化解等工作制度,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坚持以阵地为依托,增强社会治理内力

按照“六有八化”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镇村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数字乡村视频监控,目前,镇村综治中心已全部打造完成,全镇重点区域视频监控信号覆盖率达100%。同时加大“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147个,并在镇村配备相关视频监控设备,建成镇政府、村委会、农户视频信号时时查看、语音发声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控平台。

(三)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将“三务”公开和“二约六会”作为开展好基层自治的有力抓手,督促各村将“三务”公开公示,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村庄清洁公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六个自治组织,“二约六会”实现全覆盖,增强了村级自治活力。按照“1+7+X”模式,发挥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作用,围绕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程序多措并举开展协商,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构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真正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四)坚持以法治为保障,保持社会治理定力

在“八五”普法开展以来,以“法律七进”为重点,全面开展宣传活动,切实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实现了行政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在各村建立法治宣传栏、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各类宣传阵地,推动群众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室、法官联系点、警务室、民主协商议事厅的作用,积极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形成了综治中心统一受理、包村部门负责、责任部门配合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五)坚持以德治为支撑,提升社会治理效力

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社会治理的突破口,打造了功能齐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为民务实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制定“菜单”、群众“点单”、志愿者“买单”的志愿服务模式,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一些“法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了”的具体问题,把文明创评、志愿服务等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深化开展“婆媳互夸会”“孝善宴”“孝善基金”等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同时,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革除陋习,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双湾经验”,为社会治理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六)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根本,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积极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形成了综治中心统一受理、包村部门负责、责任部门配合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化解”。统筹公安、司法、法庭和各类社会力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建成镇、村、组三级网格,配齐配强网格长、网格员,同时将综治信息员、辅警、红袖章志愿队伍填充进网格,通过“七员”工作法,织牢织密“六张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不断走深走细。联合派出所、司法所、镇直相关部门开展禁毒、反电信网络诈骗、扫黑除恶、反邪教等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三、成效与反响

双湾镇将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形成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村民、法律工作者、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集群众智慧解了群众难题。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设立 “新时代文明实践半小时”广播站、“孝善基金”、举办“孝善宴”与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互夸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孝老爱亲的种子在每一个家庭中生根发芽,以家庭文明推动乡风文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将法治思维贯穿于乡村治理各方面,有效助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探讨与评论

自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目标,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村民自治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也是社会治理的探索,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需求与大量的村级事务,仅凭村级组织力量根本无法面面俱到,发动群众,组织村民自我治理,自我监督,形成良好自治模式,才能促进乡村治理良性循环。德治是善治的基础,通过以评立德,表彰道德先进个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发挥好道德约束作用,实现正民心、树家风、转乡风的目标,达到以德促治,以治促德的效果。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保障,引导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在全村自觉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应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自治是解决治理形式与载体,德治是解决治理主体思想与修养,法治是解决治理的现实依据与手段,三者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但根本还是要落实在人上,需通过村级党组织将其三者融合,有效激发全体村民的责任感与参与度,才能将乡村治理的更加美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