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来,临潭县在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强基导向和效果导向,以解决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难、工作运行机制不顺畅、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为突破,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保障下倾,不断创新综治中心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在全县组织开展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活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服从服务于实战,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要义与今年全省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结合起来,与本地综治中心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率先提出了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活动,形成了争先创优、善于创新的生动局面,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特色品牌,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一、背景和起因:
半个多世纪前,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有效解决了基层各类矛盾和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历经时代淬炼而不朽,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下,“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党建统领、人民主体、多元共治、‘三治结合’,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实现“中国之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宝贵经验。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在此特殊时间节点,我们组织开展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坚持精心谋划,以多元化推动创建工作。临潭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站位谋划,作出全面开展“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的决定,制定下发《临潭县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确立创建工作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和“党政认可、群众满意、工作创优”的总目标,明确党建统领、实战运行、源头治理、预防为主、服务为先、管理从严6项工作重点,从制度层面有力有效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是坚持党建统领,推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位。全面落实“8+”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让“基层党建+文明村庄+和谐寺庙+十户联防+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组织”的工作机制成为联人联事联心的润滑剂、抗压抗暴抗险的防火墙。确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有载体、有措施、有亮点。党组织向网格、联防组延伸覆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依托综治中心统一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打造“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高标准综治中心,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和让群众满意作为综治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按照群众诉求“兜底式”受理、“全流程”办理、“全周期”管理的要求,在各级综治中心构建集兜底受理、分流转办、协同办理、跟踪督办、群众评价、办结归档、回访了解等全链条闭环工作流程,建立“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实战化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服务,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三是坚持源头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通过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中的矛盾排查化解系统、命案风险预警智能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系统、涉法涉诉信访系统、网格化公众服务系统、扫黑除恶信息系统、反邪教信息系统等智能化手段,对全县各领域一般性矛盾纠纷和各类问题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归纳,动态掌握,归口交办、限时办结、全程督办、跟踪问效。发挥综治中心牵头作用,充分调动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派驻式审务工作站全面建成,法律顾问、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配备达到规定要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在95%以上。四是以防为主,实现平安稳定不出事。“平安通”APP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工作成效显著,在甘南社会治理云平台上录入人口信息近14万条,录入房屋信息近5万条,录入标准地址3万多条。依托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等,逐步实现对辖区内社会治安状况的事前预防、分析研判、调度指挥等。预防减少违法犯罪措施有力,“无诉讼乡(镇)”“零命案乡(镇)”“平安村(社区)”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有亮点、有典型、有成效,群众法律意识和素养得到提高,“盗抢骗”“黄赌毒”、传销、非法集资等多发性治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坚持围绕中心,实现服务大局不缺位。紧紧围绕“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这个大局,吃透中央和省州县委的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新形势下综治中心职能定位,理清思路,发挥作用,紧扣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促进全社会、各行业、多领域“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潭。五是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过得硬。针对各级综治中心新成立、各项工作刚刚起步的现实状况,把综治队伍建设成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清正廉洁、雷厉风行、执行力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力军,狠抓廉洁教育,树立务实观念,以务实、创新、拼搏的作风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强综治中心人员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大讲堂等形式,学习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增强应对复杂局面、抓好贯彻落实的素质能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矩阵,大力宣传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的典型经验;在临潭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辟“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专栏”,及时发布基层综治中心工作进展情况,推介基层综治中心工作经验做法,为创建活动发好声、造好势,营造强大的创建活动舆论氛围,有力推动全县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开展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全县综治中心工作实现了“三抓三提升”:一是抓规范化建设,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目前,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已全面完成,县乡两级建成了融综治中心调度室、分析研判室、心理疏导室、法律咨询室、网格化+十户联防办公室、反邪教警示教育室和接待大厅为一体的规范化县乡综治中心,并建立健全了综治中心工作例会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工作台帐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值班备勤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和首问责任制、督查督办制度等,以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二是抓精细化管理,以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党建统领,积极推进“8+”基层社会治理。为全面提升全县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依托县乡综治中心,全面推行“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按照“以人为本、就近方便、界定清晰、易于管理”的原则,在全县重新优化划分网格770个,划分联防组1995个。配备网格长770名,联户长1995名。创新完善“县委—乡镇党委—农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四级组织架构体系,将州县125个帮扶单位和8158名“8+”力量(其中:州直单位党政干部1077人,县直单位党政干部2431人,党代表447人,人大代表236人,政协委员79人,村两委班子成员1085人,民兵59人,网格长770人,联户长1995人)按照“驻寺联僧、入格联户”的要求,全部“下沉村社、编入网格、进入户舍”,实现所有力量全参与、所有户舍全覆盖。通过党组织领导网格、人员融入网格、网格凝聚群众,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和责任体系。三是抓实战化运行,以“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提升治理实效。发挥综治中心牵头作用,充分调动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力。深化“诉源治理”,制定了《临潭县“无诉讼乡镇、村(社区)”创建方案》,积极开展无诉讼乡镇创建工作。在全县16个乡镇综治中心设立审务工作站,在147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立法官联系点,实现审务工作站、法官联系点100%全覆盖。在全县16个乡镇149个村(社区)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在全县建立村调委会141个,社区调委会6个,企事业单位和专业、行业调委会5个。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专项行动,总结提炼出矛盾纠纷化解“五心工作法”,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积案。截止9月底,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05件,化解291件,化解率为95.4%。
总之,通过开展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进一步巩固了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推动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使综治中心成为了平安建设中的“前沿哨”、维护稳定中的“传感器”、社会治理中的“反应堆”,实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和“党政认可、群众满意、工作创优”的目标。创建活动得到甘肃政法网、甘肃法制报等省州媒体的关注报道,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探讨与评论: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临潭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各级综治中心实战化启动运行的实际,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以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进一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将各级综治中心打造成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桥头堡”,通过开展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