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聚力打造“黄河上游法治文化带”构建普 法依法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永靖县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普法与执法、司法相统筹,打造了流域特色鲜明、法治文化浓郁、执法实效突出的“蓝色黄河.阳光永靖”的法治普法品牌。品牌建设兼顾“软实力”与“硬支撑”,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按照“寻根、溯源、传承、发展”的理念设计,坚持将法治文化与黄河主题、红色主题、乡村记忆和地方历史主题相融合,通过设计普法吉祥物、法治长廊、繁荣法治文艺、立体普法宣传路径等方式,实现法治文化的入脑入心;有效发挥品牌的统筹引领,依托“黄河故事”,打造宪法主题广场等多元普法载体,构建起覆盖永靖沿黄的公共法治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观光游览过程中实现教化育人。“蓝色黄河.阳光永靖”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持续提升,引领效应日益突出。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作为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永靖县各级党政领导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早在古城新区开发建设及乡村规划时,就为法治建设留足了空间。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在古城新区建成了宪法主题公园,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两个法治宣传阵地。1999年,永靖县被提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单位,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城市主要道路宣传牌为阵地,在各种宣传中融入了法治元素。并命名了鹭岛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法治教育基地,先后建成了大川村法治文化广场,城北新村法治文化广场、城北新村法治宣传长廊。用甘甜的法治文化时时刻刻熏陶、滋养着黄河两岸的人民。以宪法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城市主要道路撑起了沿黄河法治宣传带的“四梁八柱”。

法治文化带内,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2022年,抢抓刘家峡镇城北新村被列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的契机,拉高工作标杆,持续提升建设水平。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促发展。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强化日常管理和维护,坚持“VR、AR、AI”并举,“声、光、电”并用,多角度、立体化、全景式地提升了农村普法宣传效果,推动阵地带建设提质增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建设沿黄乡村建设法治文化基地,设立法治图书角,开展法治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普法宣传添加“党建+”,打造社区法治宣传“主心骨”牢固树立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意识,把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城市普法工作的骨干力量,精心管理、持续用力。

“管理+”,织牢五位一体“主网格”

聚焦城市基层治理,将乡镇管社区、社区管物业、物业管小区、小区管居民,作为城市治理的主网格,采取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乡镇网络、社区网片、小区网格、楼宇网点的四级网格管理机制,形成社区党组织、派出所、物业、党小组、网格员“五位一体”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将社区划分成13个网格,相应成立13个党小组,配备网格员35名,城市社区治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

“服务+”,扩大社区服务“主菜单”

坚持把抓好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头戏,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作为日常规定动作,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日”“法律宣传日”等形式多样的为民、利民、便民活动。将劳务输转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工服务,作为扩大社区服务内容的自选动作,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设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登记注册社区志愿者256名,共开展各类型志愿服务活动68场次。

“智慧+”,树立社区工作“主品牌”

紧盯智慧社区建设,以“智慧+”的模式,综合应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居民微信群等组织党员群众参加网络视频会议,让群众把对社区工作的要求提出来,把社区日常的工作晒出来,将线上咨询、线下办理、不来回跑路作为简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手段,消除社区和群众的距离感,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思想+”,唱响社区宣传“主旋律”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居规民约等宣传内容融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培植“知恩、感恩、报恩”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同时,通过评选表彰“美丽庭院”“巾帼标兵”“最美乡贤”“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