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川村“五元五字”法化解矛盾纠纷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韩集镇姚川村共有8个社,375户1729人,属于县城新区所在地。由于受地理位置特殊因素,县城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积案较多,案件多数时间跨度大,矛盾错综复杂,政策界限不清,涉及部门众多,矛盾纠纷调处困难较大。今年以来,姚川村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科建网,一网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纵向党委政府指导调、村两委主动调、三级网格长随时调、乡贤能人协助调、司法单位专业调和横向事要清楚、情要到位、气要捋顺、理要透彻、法要合规的“五元五字”网格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力化解各类矛盾及信访积案,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群众的满意。今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纠纷及信访案件45起,一般纠纷8起、简单纠纷10起、较大纠纷12起、重大纠纷及信访积案15起。

    一是发现问题走访调查,做到“事”要清楚。对群众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思考,首先搞清楚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发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掌握苗头和趋势动态,特别是对事的根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脉问诊,精准判断,对事情的处理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开方化解,达到稳妥处置的目的。一社杨俊是多年的上访户,因县城建设拆迁时,宅基地征迁,安置楼房一套,铺面2间,因铺面安置位置一事,未能达成协议,上访3年之久,县级层面上访100多次。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再次对该遗留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组织镇村社干部,多次入户走访、深入调查核实,全方位了解诉求的经过和未能解决的根源,把这件事来龙去脉搞清楚,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用好“事”字诀,最终达成货币补偿的安置协议,得到稳妥处置。

    二是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做到“情”要到位。始终坚持换位思考,带着深厚感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去处理每一件矛盾纠纷,梳理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进行化解。例如五社王玉香,在修建状元府时,征占临街土地3亩,当时答应优惠状元府商铺3间,因商铺底价太高,优惠幅度太小,未能及时解决,王玉香多次上访,表述自己的意见。对此,镇上及时成立了化解专班,制定专人,多次上门给她讲道理,帮办一些实事,比如上门走访时给她带上些水果、送她孙子去上学等微小事情,心怀感情去说事、去化解,念好“情”字诀,最终得到了有效化解,购置商铺2间,每平方优惠1000元,一次性付全款,群众购置了满意商铺,房产商尽早回拢了资金,政府解决了遗留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多元调节稳妥化解,做到“气”要捋顺。坚持用诚心换效果,并注重改进谈话方式和合适的语言来打动当事人,要千方百计帮助当事人理顺胸中之气,纾解心结,不钻“牛角尖”,捋顺情绪,进行调处。例如五社苏宝元,有临街铺面6间,因2015年县城建设拆迁时,在铺面二楼抢建彩钢房5间,镇上对彩钢房进行了强拆。后期,对铺面进行征迁时,因苏宝元心中有“怨气”,对铺面征迁一事未能谈妥,严重影响了县城建设规划和三益翰林苑小区的修建,影响期长达5年。今年以来,镇上及时组织各方力量,邀请村上威信比较高、群众基础比较好的老党员、老干部上门谈心,用诚心上门化解,用诚恳的语言理顺心中之气,让他疏散心气,利用15天时间,签订拆除协议,通过用好“气”字诀,把长达5年的问题得到了稳妥化解。

    四是耐心细致成功化解,做到“理”要透彻。搭建矛盾纠纷说理平台,成立村老党员、老干部为主的评理团,在认真聆听当事人的理由和诉求后,讲清楚道理,讲透彻诉求是否合情合理,在当事人情绪缓和的情况下,引导当事人合理诉求,依规依据进行调节。例如马克清、蔡义武临街4间商铺,自2012年开始,进行商谈拆除,时间长达10年,镇村社干部多次上门,次数达300多次,未能谈妥。今年,我们转变工作思路,耐心细致的基础上,突出一个“理”字,充分利用评理团进行说事,根据诉求,多次讲道理,讲事情的合理性,以道理说话,拿道理说事,优化解决方案;最终得到成功化解,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五是依法依规精准调解,做到“法”要合规。在情与理无法调解的情况下,以国家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社会公德为依据,通过讲法说法、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坚守原则底线,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同时,把人民调解与普法工作相互结合,将法律法规的宣传融入到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达到调解一事、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例如鲁金海的4间商铺在县城的人行道上,依法依规进行了拆除,拆迁工作长期未达成协议。今年以来,镇司法所、律师等司法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政策和法律,讲法说法,规劝引导,最终达成了拆迁协议,综合运用“法”字诀,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通过“五元五字”化解法,我们成功化解了15起信访积案,调处了30起矛盾纠纷,得到群众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管理充分落实到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创建了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