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五治三团”融合治理模式

内容提要:

近年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这一主题,主动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问题、新特点、新需求,推行以党建为引领,“五治”(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三团”(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融合发展的社会治理路子,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的转变,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先后荣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示范县”、“信访工作‘三无县’”、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称号。

实践模式:一是坚持政治统揽,引领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融合治理中的统揽和引领作用,推动力量向乡村工作充实、资源向乡村工作倾斜、职能向乡村工作延伸,扎实推进“五治”融合治理全面开展。二是坚持自治治理,凝聚群众合力。对“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不断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社会治理“由管到议”。三是坚持法治保障,夯实稳定基础。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事务。四是坚持德治教化,涵育文明风尚。始终注重以德约民、以德化民,努力提高群众道德素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产生。五是坚持智治支撑,基层治理新动能。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

实践成果:架起了“一座桥”,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燃起了“一堆火”,群众参政议政热情更加高涨; 打开了“一扇窗”,农村各项事业在阳光下开展;拧成了“一股劲”,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实践启示: 五治三团”融合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必须坚持系统集成,必须坚持全民参与。

案例正文: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蜂腰咽喉地段,是典型的农业县。辖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共有人口21.06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13.2万人。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农村群众的生产地域、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急剧转型变革,传统的以政府“包打天下”的旧思想、旧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发展常态。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融合治理中的统揽和引领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各类村级组织、社群组织、“两新”组织等共同参与基层事务治理,搭建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的基层善治格局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这一主题,主动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问题、新特点、新需求,推行以党建为引领,“五治”(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三团”(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融合发展的社会治理路子,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的转变,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先后荣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示范县”、“信访工作‘三无县’”、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称号。

实践模式

坚持政治统揽,引领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融合治理中的统揽和引领作用,推动力量向乡村工作充实、资源向乡村工作倾斜、职能向乡村工作延伸,扎实推进“五治”融合治理全面开展。一是树立“五治”融合治理理念。从解放思想入手,“管”字退场、“治”字登台,在打破了政府“包打天下”的旧思想束缚的同时,主动搭建共治平台,引导基层各类村级组织、社群组织、“两新”组织等共同参与基层事务治理,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互补、正式与非正式乃至社群网络相结合的治理格局。二是夯实“五治”融合治理基础。构建城市社区“社区大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农村“镇党委—村党支部(片区联合党委)—村党小组—党员户”的组织体系,选派1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做实“五治”融合治理基本单元。按照“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全县共设置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117个,三级网格58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516名。全县8个乡镇党委政法委员全部担任一级网格总网格长,117名村党组织负责人全部担任二级网格网格长,242名农村流动党员全部担任城区网格兼职网格员。

 坚持自治治理,凝聚群众合力。对“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不断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社会治理“由管到议”。一是村民事村民议定。建立起覆盖全县110个村和12个社区由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的“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参与商定处理村里的各项工作,强化群众自治主体地位,真正让村上(社区)的事大家说了算、定了干,初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良性机制。二是村民事村民管理。全县各村民小组成立计生协会、红白理事会、平安建设协会等议事协会,分别负责参与、管理全村相应领域的事项,“事事有人管、大事一起干”的工作机制初步构建。三是村民事村民监督。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各村选举产生了监委会主任,并邀请德高望重的群众、老党员、先进模范代表等担任村监督员,监督村委会按时、按程序真实公开村务、财务运行状况,督促村委会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坚持法治保障,夯实稳定基础。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事务。一是多形式推群众“学法”。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司法行政工作室和普法宣讲小分队,开展送法治讲座、送法律服务、送法律学习材料“三送”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平台适时编辑、摘录、推送相关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带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二是建平台助群众“找法”。全面拓展群众“找法”和诉求表达渠道,整合司法资源力量,开启“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的移动服务渠道与实体服务中心相结合,“山丹司法”公共法律服务二维码走进社区、走进村镇,覆盖全县每一个角落,实现线上线下联通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精确标准、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及时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三是立机制促群众“用法”。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建立群众涉法事项提速办理机制,探索和总结出“借力赋强公证、发力人民调解、聚力调裁结合、举力专业精审、凝力集约提效” 五力工作法,已形成分、调、裁、审工作合力,有效遏制了民事一审诉讼案件逐年攀升趋势。2020年以来,全县群众信访总量同比批数下降6.8%,人次下降12.9%;集体访同比批次下降24.1%,人次下降17.6%;越级上访同比批数下降35.5%,人次下降62.4%。

 坚持德治教化,涵育文明风尚。始终注重以德约民、以德化民,努力提高群众道德素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产生。一是崇德向善引领。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美德善行宣讲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二是公众定标评判。充分发挥“道德评判团”作用,建立符合村情民意的道德评判标准,设立道德“红黑榜”,对影响地方和谐发展、影响邻里关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评判、批评和曝光,共同促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养成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三是培树典型带动。以“四德”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最美”精神丰富良好家风、民风,真正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先后评选表彰五星文明户650户、五星文明标兵户128户。 

坚持智治支撑,基层治理新动能。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一是“大数据+全科网格”。按照“人、地、事、物、情、组织”六大基本要素,建立要素关联基本信息数据库。全县1516名专兼职网格员全部下载安装平安山丹APP网格员终端版,近2万名群众通过扫描下载平安山丹APP公众版,随时随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终端直传上报各类采集信息、事件诉求、矛盾隐患,实现了各类要素信息数据的实时查录补正和常态化管理与服务。二是“大数据+视频监控”。以“雪亮工程”为平台、整合公安、交管、环保、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水务、旅游等行业部门的2000多个探头和农户楼院视频小技防接入乡镇、村(社区)两级视频监控平台,实行视频监控24小时值班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目标。三是“大数据+无缝服务”。通过县数字化社会治理中心的数字化网络触角的线上征集、专兼职网格员的线下走访采集,建立“信息收集一分流交办一日常督办一处置办理一结果反馈一工作考核”闭环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乡村事务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实践成果

 架起了“一座桥”,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五治三团”融合治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民心、汇集民力、集中民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燃起了“一堆火”,群众参政议政热情更加高涨。“五治三团”融合治理,打造不同形式的群众参政议政平台,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及时反映和回应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激发和点燃了他们参政议政热情,广大群众的安全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新提升。

 打开了“一扇窗”,农村各项事业在阳光下开展。“五治三团”融合治理,把农村发展计划、重大工作、重大项目进展全部“晒”给群众,推动基层组织由原来的“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村班子和村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实现了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和各项事业开展阳光化。

 拧成了“一股劲”,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五治三团”融合治理,注重社会主体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整合各方资源组建的各类百事服务团队,通过下沉服务触角,有针对性的开展为民服务,凸显了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切实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实践启示

五治三团”融合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基层党建实现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各自封闭向共同参与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转变。 

“五治三团”融合治理必须坚持系统集成。五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依托,不可缺少,必须坚持融合推进,努力实现“政治更加有为、自治更加有力、法治更加有序、德治更加有效、智治更加有用”。

“五治三团”融合治理必须坚持全民参与。要进一步挖掘群众的自治潜力和首创智慧,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使社会治理真正落脚到全民参与上。实践证明,群众参与越积极、越有序、越深入的领域,其治理成效就越突出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