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甘州区紧紧围绕“一屏四城五区”发展目标,立足“五大定位”,坚持“四业并举”,强化“双轮驱动”,着眼矛盾风险复杂化、区域形势差异化等特点,创新构建“1+4+6”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从最初的改革碎片化、创新个体化实现了向更高层次整体性的跨越。利益结构多元、社会阶层多样、利益诉求复杂的社会形势,对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必须要整合资源、聚合功能,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治理能力发挥,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才能更深入的挖掘社会有机健康运行的内生动力,才是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生动实践。为此,甘州区积极把握时代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民生为本、服务为先”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基石,围绕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要求,根据矛盾风险复杂化、区域形势差异化等特点,建立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政法系统“四长”包片、“6个一”联村(社区)服务群众社会治理“1+4+6”工作机制,全区23个乡镇、街道,1个滨河新区街道筹备组被划为2个社会治理同心圆,2个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分别由法、检、公、司“四长”,制定“包片治理方案”,形成整体推进、对症施治、分片施策富有地域特色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一盘棋”布局谋划,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新提升。甘州区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研究部署,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四长”包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针对城郊乡镇治安乱点多、案件高发多发等态势,确定公安局长包片,扎实开展“涉政犯罪清患断流”“经济犯罪清险护航”“刑事犯罪清网亮剑”“民生犯罪清源安民”“网络犯罪清链净网”五大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诈骗等案件,切实维护社会面整体安全稳定。以东、西、南、北、火车站和滨河新区街道为中心,由检察长包片,扎实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公益诉讼等工作,致力于抓早抓小抓源头,形成社会治理共治圈;聚焦农业发展优势,用好域内红色资源,打造2个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分别由法院院长、司法局局长包片,形成以点布局、以片带面,传承红色基因、聚力种子产业发展,开展诉源治理和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为种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多点位”发力推进,全力打造社会治理新品牌。甘州区不断推进“枫桥经验”在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落地生根,由“盆景”亮点带动形成社会治理“风景”。立足张掖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优势,为保障种子产业安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区委政法委打破镇域界限,以玉米种子产业发展长廊为纽带,辐射沙井、甘浚、明永等6个周边乡镇,建立种子产业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运行“片区党委+产业振兴+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片区综治中心“吹哨”,一庭两所,调解组织,联村干警等全要素“报道”,实施片区精细化治理。西郊法庭定期与辖区党委、政府、种子行业协会、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通报涉诉案件数量、特征,研判稳定形势;创新“马锡五审判方式”,建立涉种纠纷“一专、三调、五联、六常态”机制,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闭环,实现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
(三)“六个一”下沉服务,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甘州区政法系统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下沉“6个一”工作团队服务群众。从政法系统中优先确定工作能力突出、表现出色的干警,分别派驻72名法官、19名检察官、184名民警和59名法律顾问进村入社区服务群众,进一步延伸政法工作触角;由乡镇(街道)为村(社区)选配238名业务技能熟练、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和50名具备相关资质的心理辅导员,积极深入各村(社区)开展矛盾风险隐患化解和特殊人群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同时,成立“政法干警联村(联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室”,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备,完善入户走访、落实“双报到、双考核”制度,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制。抓紧抓实人防、技防、物防、心防“四防”工程,深入开展“送法上门”“专家讲谈”“巡回法庭”“舒心驿站”等便民利民活动,全天候、近距离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政法干警、社会力量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了社会治理信息化、办公场所流动化、政法服务多样化,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四)“智能化”赋能提效,推动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平台,打造集全链数据归集、政府资源集成、精准高效防控于一体的预警研判、快速反应平台,实现社会风险防控整体智治。在片区内乡镇、村增点扩面,强力推进片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临近乡镇交界处以及其它公共安全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在西郊法庭等单位设置了案件查询、诉状生成等自助设备,实现涉种纠纷调解、立案、送达、司法确认、审理全流程“在线”办理,案件办理驶入“快车道”。靖安等乡镇通过“智慧云广播”提供“空中阵地”,让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利用APP小程序,通过基层网格员手持终端上传信息,开展社情民意分析研判,推动依靠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同时,开发“一键报警”等应急功能,遇到突发状况立即启动相应预警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三、取得的成效
(一)主动破解社会矛盾突出难题,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不断推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把“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甘州区通过“1+4+6”工作模式,进村入社区服务群众,延伸政法触角,对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重视、第一时间化解,让群众对党服务群众的宗旨满意、对利益诉求的处理结果满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群众诉求收集、分流、处理、反馈,分级制定简洁规范的双向报到、限时化解“流程图”,挂图作战推动形成三级综治中心及时排查、分析研判、化解处置、督查督办、回访反馈的工作闭环运行机制,各级中心“吹哨”,“一庭两所”、相关单位、“6个一”团队“全要素报到”,限时化解纠纷。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推进。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牢固树立“大平安”的理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政法系统资源力量整合,攥指成拳,合力攻坚,着力解决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不断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村(社区)一检察官、一村(社区)一民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心理辅导员”“6个一”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定期研判形势,督导乡镇、街道化解纠纷、开展诉源治理等工作。大力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了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
(三)提升服务群众层次和群众办事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服务是最好的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建立“党建+”合成作战机制,形成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发挥自治强基作用,让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妇女代表、退役军人等群体参与群众自治,提升“微治理”能力;发挥德治育人作用,建立辐射大满、小满、龙渠等6个乡镇的红色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积极开展“弘扬英烈精神”主题教育、“法律八进”等活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1+4+6”政法干警下沉服务功能,积极打造“政法干警联村(社区)工作室”“枫桥式派出所”等品牌,开展“检察官进校园”等普法宣传活动,将司法保障注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依托西郊“种子法庭”亮点品牌,为“马锡五审判方式”注入新时代法治元素,把多元、高效、便民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的目标要求。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以基层法庭、派出所为依托,设置自助立案、案件信息查询等自助设备,集约设置登记立案、跨域立案、司法确认、财产保全、在线交费、材料收寄送达等功能,“云端”庭审等设施配备齐全,法庭版分调裁审执走上“快车道”,促进服务群众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达到了“寓治理于服务、以服务强治理”的良好效果。
四、创新价值
甘州区不断探索创新,强化顶层设计,聚力推进“1+4+6”工作法,以三级综治中心为平台,不断优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运行机制,以“政法干警+智能化+网格化+N”治理机制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切入口,切实提高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融合度,实现了近距离沟通、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实践证明: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解决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困惑的逻辑起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统筹兼顾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把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公平公正、务实高效处理社会事务。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利益保障、公平正义、生活服务等问题,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供群众所需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赢取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治理过程人群中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切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坚持以法治为依托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群众诉求的多元成为社会治理中的顽症矛盾问题,需要依法依规推动工作落实、规范社会行为。只有多渠道加大普法力度,积极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才能推进矛盾纠纷、综合治理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正确轨道上运行和发展,才能形成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良序。
(四)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对社会治理整体数据的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只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增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要致力于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治理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把更多新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之中,借助科技促进社会治理力量精准配置,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