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最大公约数”助力“市域之治”

——甘肃省嘉峪关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实践

内容提要: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走法治化道路。市场主体间的有效竞争需要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既可以提升市域软实力,也能够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发挥“助推器”和“强心针”的作用。作为第一批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嘉峪关市政法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聚焦市场主体需求,积极履职、精准施策,多维度、多渠道、多手段打通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夯实“市域之治”法治保障,为全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保驾护航。

一、背景与起因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市域社会治理需要在法治层面率先突破。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此背景下,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嘉峪关市政法系统把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政治责任,增进法治护航能力、提升法治供给质效、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不断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夯基垒土,提升民营企业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做法与经过

(一)顶层设计“加”油注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走法治化道路。嘉峪关市政法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共建共享、齐抓共管的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格局,为市域高质量法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坚持把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作为政法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全市政法系统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贯彻落实<甘肃省政法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的实施方案》《政法系统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政法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十五条不准”》《政法系统助企纾困二十条措施》等机制文件,组织召开政法系统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全市政法各单位协调配合,形成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开门问策集智聚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带队实地走访调研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零四公司、嘉峪关市工商联、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组织召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广泛征求企业家代表对政法系统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政法系统“履职清单”。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嘉峪关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专栏,深入宣传政法机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先进经验、重点突破、工作亮点、进展成效。开设“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政法机关谈落实”专栏,政法部门“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紧密结合职能职责,谈打算、话担当,推动形成共谋共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政法合力。

(二)改革创新“减”负松绑,激发市场主体活跃度。智慧法治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治理方式和科技支撑。嘉峪关市政法系统用智治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实现业务协同、办案提速、减负放权,带动服务市场主体效率不断提速。

智慧法院建设赋能。率先在全省运用智能催点服务,开启文书智慧送达新模式。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审理方案,构建便民“数智庭审+云上共享”数智法庭新模式。发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互联网法庭2个,提供法律咨询、风险告知、诉前调解等“一揽子”法律服务,全市法院云上调解665件、开庭439次,实现司法服务“加速度”助推执法办案质效大提升。

“智慧检务”建设添力。以办案为中心,以科技为引领,强化检察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深化12309平台“检察为民”服务功能,全力打造智慧案管中心、优化智慧司法办案系统、建设智能听证室,抓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与甘肃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系统收送案衔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业务网上协同办理,信息一次录入即可循环使用,有效提升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智慧警务”建设增效。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集合公安机关各警种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公布576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78个事项实现办事要件、时限、指南和流程图全部网上公开,3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预约办理,28类业务“一证办理”,24小时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预约办证服务,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查询、办理证件,足不出户就能咨询疑问,真正让便民服务从“一次跑”升级为“零次跑”。

政务服务“瘦身”提质在全省率先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先后公布7批告知承诺制事项材料清单,涉及证明事项31个部门433个材料,累计采用告知承诺制办理事项4.6万余件。2022年,以数字政府建设升级重构后的政务服务事项为基础,组织全市各部门对告知承诺事项材料清单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嘉峪关市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材料清单(2022版)》,共涉及26个部门、118个事项、163个材料,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三)便民服务“乘”势扩优,强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法治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和民心工程。嘉峪关市政法系统积极搭建与企业群众多渠道交流沟通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助企纾难解困,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服务氛围助力平安雄关。

审判“领航”增动力。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活动,建立“链长+院长”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形成“1+2+3”服务模式,与农业农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2+6+N”重点产业链合作备忘录,“链长+院长”工作机制企业覆盖率达80%以上。实行“定点定期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开通“绿色通道”,切实打造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嘉峪关法院模式”。

检察“助航”激活力。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年”专项工作,编印《民营企业民商事法律风险防控指引手册》,举办法治讲座3场200人次。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积极受理涉民营企业信访事项,全部实现网上登记、分流、办理,均做到7日内作出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结果或过程答复,有效回复率和答复率均实现100%。完善检企沟通,深入走访民营企业,实现“零距离”助企纾困。

公安“护航”聚合力。以“企业呼声”为导向,实行“警灯常亮”工程,保障“地摊经济”发展。落实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护航警官”制度,全力推行涉企案件“专案专办”等措施,落实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联系制度,主要领导包抓对接6个省列重点项目,派出所对口服务2至4家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开展便民利企服务。积极开展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全面对接落地公安部综合服务管理等68项、省公安厅62项便民利企措施,按下服务“快进键”,助力企业“加速跑”。

司法“续航”提效力。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时空全业务高效便捷的优质法律服务。立足服务全市大项目建设,组建5个法律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律所联商会”活动,启动“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工作,为企业提供专项法律体检100余次,解答法律问题数量300余人次。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提升年”活动,从轻处罚案件3448件,减轻处罚案件3698件,免于处罚案件8729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执法司法产品和服务保障。

(四)执法司法“除”病去疾,增强市场主体安全感。严格执法司法,是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嘉峪关市政法系统进一步创新拓展司法公开、司法监督途径,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着眼公平“疏堵点”。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及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涉企案件办理,严厉打击破坏公平市场秩序犯罪,妥善处置民商事纠纷,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审慎采取信用惩戒措施,信用修复、屏蔽企业458家。完善创新破产管理人选任与监督机制,提升破产案件的办理质效,切实给市场主体真正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突出监督“破难点”。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与国资委、财政局、工商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选任管理办法(试行)》等,公开聘任74名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才,建立专业人才名录库。坚持慎捕慎诉,开展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工作,把帮助企业“留得住”“活下来”举措落到实处。今年来,共惩治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犯罪起诉6件14人,为民营企业追回损失109.5万元,依法起诉1起诈骗民营企业2600万元的特大合同诈骗案。

打击整治“清淤点”。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影响企业发展、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黑恶势力犯罪,采取专案专办、挂牌督办等方式,做到快侦快办、快办快结,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和群众的损失。围绕重点领域、其他重点行业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涉行业领域违反犯罪行为,坚决铲除“黑灰产业链”和行业乱象。

源头防控“治痛点”。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调、警调、访调联调联动,构建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围绕涉民营企业合同纠纷、生产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开展了重点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开展“访调对接”“诉调对接”“特邀调解”工作,成立四级标准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55个,特邀调解室13个,律师调解室5个,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75个,着力解决“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以及政法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嘉峪关市作为全省唯一荣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嘉峪关市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做法被中央依法治国办作为典型向全国印发推广,同时被评为甘肃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亮点。

四、探讨与评论

法治化是城市社会治理升级更进一步的主要需求,只有在法律的治理下,才能保障各类经济行为在法治轨道内运行,从而促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法治保障城市发展的实力,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一是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的顶层设计,将营商环境优化和法治建设统一计划、统筹发展。二是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行为规范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法规政策,以法律服务促升政府公信力。三是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保障。有效整合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社会法律资源,构建有效的联动机制,做好法治化的制度建设,为嘉峪关市域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