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基地

——文殊镇河口村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内容提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留守老人比例不断上升,如何让留守老人安度晚年成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重要课题。为解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良好社会氛围。文殊镇聚焦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河口村开办全市首家孝老饭庄。

一、背景与起因

文殊镇河口村紧邻嘉峪关南市区,劳务输出是该村主要产业之一。全村共有501户175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46人,占总人口的14%。近年来,随着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转移,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外出打工。为切实解除老年人子女外出务工顾虑,有效解决高龄、空巢、独居、特困老人吃饭难、娱乐难、心理慰藉难等“三难”问题,河口村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盘活村委会现有资源,结合农村老人现实需求,建成孝老饭庄,切实解决了农村老人“三难”问题,打造了全市农村敬老、爱老、孝老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二、做法与经过

2019年8月由文殊镇协调民政部门申请启动资金6万元,利用河口村村委会闲置房屋建立占地面积40㎡河口村孝老饭庄,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孤寡、高龄、失独、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对老人进行关怀、关注,不断拓展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2020年5月,为进一步扩大幸福苑覆盖范围,全面解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难题,申请民政专项资金65余万元,对原河口村小学闲置资源进行盘活利用,实施河口孝老饭进行提升扩建项目改造提升河口村小学一楼闲置教室,积极打造集用餐、休息、康养、娱乐为一体的实用型养老服务中心。

(一)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以河口村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结合本村实际,成立孝善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孝善基金会,制定“五会一规”“四议两公开”等相关管理办法,促进孝孝老饭庄规范运行;建立健全了孝老饭庄各项制度规定,分别形成了《河口村孝老饭庄运行机制》、《河口村孝老饭庄厨房卫生制度》、《河口村孝老饭庄用餐制度》、《河口村孝老饭庄管理制度》,并规范上墙;继续实施“三统一、两保障”(统一缴费标准、统一餐费标准、统一管理模式,保障运营基础,保障运营质量)的工作办法,引导广大农村子女主动孝敬老人,促进孝老饭庄常态化运营。探索实行“政府补助+个人自付” 运营方式,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计生特扶家庭为重点的农村75岁以上老年人,按照ABC三类,每餐补助10元、8元和每月最高补助50元标准,开展爱心食品配送服务,确保老人按时健康用餐。

(二)完善设施设备,增强环境建设

在河口村小学旧址上新建孝老饭庄扩大了运营规模,通过内外装修、配备餐椅厨具、融入孝老元素,设置了配有监控系统的老年娱乐室、餐厅、厨房、孝善堂、放映室、解忧室等各类功能室,并且在原孝老饭庄硬件设备基础上,新增设了炉灶、抽油烟机、留样柜、消毒柜各1台,碗具类55件,桌椅30余件,解决关键性问题,并进行厨卫、监控设施的建设和适老化结构安全改造。同时,随着孝老饭庄的改造提升和服务范围扩大,开发设置了高原夏菜种植区、绿化美化区和健身娱乐等功能区域,并聘请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三)配备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做好饮食供应,提高优质服务的理念,对饭庄内饮食卫生、菜品质量、食堂管理等各项工作配备了专人管理,规定使用统一的消毒餐具,实行村干部、后厨人员、志愿者“1+1+N”在岗服务制度,即固定1名村干部依托本地高原夏菜种植优势做好食材采购,聘请1名本村经验丰富厨师通过营养搭配做好老人每日菜品烹制,聘请1名本村配送员为特殊老年人群提供“专人配送+入户送餐”服务,安排1-2名党员群众志愿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每月无间断按时供餐,每周按照荤素均衡搭配制定食谱,每日为老人提供午餐和免费配送服务。

三、成效与反响

“孝老饭庄”目前用餐老人22人,其中符合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的75岁享受居家老人7人,其余15名老人均为60—74岁区间。2021年以来,老人累计用餐5000余次,累计免费配送订单1600余份。以“孝老饭庄”为载体,不断开拓乡风文明、文体娱乐等多重功能,使其真正成为邻里守望相助、共筑精神家园、增加农村凝聚力的综合性平台,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经验、新模式,开启了农村养老服务新篇章。

(一)拓展服务功能,丰富老人生活

统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实践基地,集中打造了一体化、多元化养老服务之家。组建“孝善志愿服务队”,精心组织安排孝老饭庄每月活动计划,结合党史学习、党建活动、志愿服务、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节日陪伴、卫生清扫、事项代办、慰问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每逢佳节日,组织党员群众为老人准备丰盛午餐、节目表演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头尊老爱老、弘扬志愿精神、感恩新时代幸福生活,受到村民一致好评。积极开展交流陪伴、卫生清扫、事项代办、慰问关怀等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和健康养生、文体娱乐、科普宣传等文化交流活动,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还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了农村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受益群众600余人(次)。

(二)强化宣传引导,发挥社会力量

以孝老饭庄为核心,广泛宣扬“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经典家规家训我的家风故事”,推进孝善文化的同时也扩大孝老饭庄知名度,并结合河口村乡村旅游发展,完成创建旅游宣传短片、宣传画册、新闻报道等,并在“雄关党建”“嘉峪关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宣传刊载“孝老饭庄”相关文章报道。借助浓厚的孝善文化,引导农村子女加强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建立以子女供养为主、财政扶持和社会捐助为辅的孝善基金,成立集“筹集、发放、管理、公示”工作为一体的孝善基金理事会。孝善基金的设立,有效保障了孝老饭庄运营经费基础、运营服务质量,成为实现农村老有所养筑牢“压舱石”。截至目前,通过财政补助、子女缴纳、社会捐助等共筹集孝善资金35万元。

(三)促进文化弘扬,打造乡风传承

根据村情村史,在“孝老饭庄”周围和村内文化广场、各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村内事务栏张贴宣传历史文化、孝善事迹,并制作文化墙,培育“孝善”理念,弘扬“孝悌”“互助”“感恩惜福”“生态节俭”的精神元素,潜移默化传播乡风文明,使“孝善”理念蔚然成风。常态化开展“好儿媳”“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等推选活动,树立身边典型累计15人,用“孝老饭庄”周边旅游景点,以亲身经历、身边故事、民间传说为主征集刊载好家风故事、孝老爱亲故事。同时,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类政策宣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感恩奋进等多种主题活动中,弘扬“孝善”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孝善文化和家训家风人人入心,口口相传。

四、探讨与分析

当前“孝老饭庄”的运行和服务虽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运营成本较高,资金紧缺。主要经费来源依托政府财政经费,社会层面能够获得的支持和资助较弱,工作人员工资低,服务人员保障不足,日常维护成本高。二是服务范围小,专业度不高。目前孝老饭庄能为老年人提供的聊天交流,仅仅局限于日常内容,没有获得社会上的康复理疗、医疗保健等资源的支持,缺乏专业人员提供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专业辅导,有限的服务无法满足对老年人群体的全部需求。三是就餐人数不多,发展前景受限。村内居民点布局相对分散,留守镇域内老人多以高龄、体弱、腿脚不便居多,外加我市大风严寒天气影响,出行困难,就餐人数不多。下一步,“孝老饭庄”要作为社区养老的一部分,深化服务成效,进一步发挥作用。

一是吸纳社会力量,营造全民养老浓厚氛围。通过电视、纸媒、两微一端及道德宣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孝老饭庄和孝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宣传和培育,增强社会影响力,营造全民养老浓厚氛围,进而多渠道吸纳社会上资金、康复理疗、医疗保健等资源的支持,提升安全监管和处置能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经济和服务保障。

二是增设公益岗位,确保运营维护正常有序。为保证孝老饭庄采购、用餐服务保障和饭庄内各功能区日常维护,建议相关部门增设2—3人公益岗位,为孝老饭庄高效运行提供人员保障。

三是探索尝试集中居住,扩大惠及范围。通过在河口村域内尝试打造集中居住区,鼓励镇域内60岁以上有就餐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就近集中居住,方便老人享受用餐、娱乐等为老服务,从而扩大服务普惠范围,帮助镇域内空巢、留守、独居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幸福晚年。

四是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培育规范、优质、人性化的为老服务,多途径开展各类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新时代文明农村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