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网格化服务管理 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

内容提要:社区网格化治理是一种依托城市治理,以网格为单位,以数据为核心,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层级和部门边界的屏障,打通了各个部门间的数据通道,构建开放式数字共享平台。钢城街道始终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为抓手,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微网格”治理模式,通过科学划分网格、统筹配备网格员,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逐步实现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社区治理在网格中加强、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的集党建、政务、综治等多中心合一的便民服务圈,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背景与起因

钢城街道辖区范围东起嘉酒地区分界线,向北接新城镇与市区分界线,南到X301县道与冯家沟村以北,西起新华路南北延伸线,北以长城遗址与嘉策铁路交接处止,辖区面积119.8平方公里,下辖14个城市社区,92个居民小区,187个网格,服务管理人口61256户、130590人。辖区内共有商业门店4847个,市场18个,企事业单位173个,私人自建大院162个。

做实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网格员是网格化管理的关键行动者,影响网格公共事务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标准。社区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居民矛盾纠纷调解、重点特殊人群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养老诈骗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等各项工作中,信息数据均来源于网格。同时,要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道”的工作格局,前提是社区的哨子要能吹洪亮,社区基础要牢靠,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正是强化社区基础和治理能力的良策,是连接各职能部门力量下沉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治理优势的平台和抓手。

二、做法与经过

(一)聚焦阵地建设,强化党建引领 

突出基层党建引领核心,健全网格组织体系,集中开展基层网格党组织覆盖行动,推动“一元”带“多元”。一是科学合理划分网格。街道统筹辖区地理位置、面积等因素,按照“便于管理、任务相当、界定清晰、类别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根据每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单位划分网格,科学划分187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进行统一编号,明晰网格边界,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数字化,推动基层工作下沉网格、治理服务聚焦网格。二是选强配优网格队伍。每个网格按照1+1+N模式,分别配备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同时,加强对“N”的有力培育,积极动员网格内的党员、群众代表、志愿者、热心群众等14799人共同融入社区大群防工作格局。每个网格均组建微信群,网格员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全面管理和精准服务,加强网格队伍信息收集报送、应急处置等业务培训工作。三是健全完善网格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体系,把党小组组建在网格、资源整合在网格、人员下沉在网格,探索实现网格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评议、一年一奖惩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网格化运行规范。

(二)聚焦平台赋能,实现数据支撑

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统筹网格内人力、物力等资源,推动联片共管、区域共治。一是信息采集。使用“平安雄关”“综治E通”两个APP和“智慧综治”网络平台,探索推行“一网统管”的管理模式,在辖区内187个网格,配备237名网格员手机账号进行线上线下日常信息采集工作。网格员将辖区人口、特殊人群、房屋等网格内信息精确输入到各类网格平台,实现网格直观呈现、实时查询、精准管理。二是数据归集。按照省级综治中心-市级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网格五级联动模式,网格员在“平安雄关”“综治E通”两个APP和“智慧综治”网络平台通过中心后台导入、网格员录入等方式,归集辖区“人、情、地、事、物、组织”等动态要素信息,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形成民情收集、及时办理、提高效能的工作闭环。三是视频监督。配合市综治中心积极推动辖区“雪亮工程”建设,建立起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对社区矫正、刑满释放、邪教人员、信访人员等特殊人员信息的更新与走访录入,实行一月一回访。发动物业力量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三)聚焦网事品牌,打造服务招牌

凸显“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基层治理方向,开展暖邻爱心系列服务活动,走出一条具有网格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一是“关爱式服务”暖民。辖区发挥网格员、居民委员会和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根据特殊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探索实现“五色服务法”,通过邻里守望、定期上门、电话联系等方式,提供关心关爱、心理咨询等服务。针对定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探索开展“窗帘行动”,让特殊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二是“多元式服务”为民。坚持“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构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志愿活动的“组织员”、社区文明的“倡导员”、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急难任务的“战斗员”等“六员”队伍,建立起网格“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工作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 “网络式服务”亲民。通过网格居民微信群,搭建起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网格微信群的建立方便了社区及时将最新惠民政策、办理业务所需资料、办事流程、办公人员对接、公示信息、社区活动发布在群里,同时为居民答疑解难提供了直接对话的平台,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加居民办事的便利性、快捷性,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

三、成效与反响

(一)优化了治理体系。在横向上创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辖区单位和“互联共转”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设置新模式,将网格内的党员群众、各类党组织和单位全部“网”进网格。在纵向上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居民党小组—党员单元长“五位一体”的党组织网络,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全覆盖。

(二)强化了信息支撑。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实现了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基础数据动态更新,加快推进了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网络平台建设,切实发挥了综治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达到网格手机综治E通APP使用全覆盖,实现人口信息管理,重点人员管理,有力提升的治理效能。

(三)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完善了街道和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机制,共筑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大家的事情商量办”的思想理念,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氛围,形成了“12345网格服务管理模式”“334治理新模式”“红色领航基层治理”等典型经验做法,有效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

四、探讨与评论

(一)如何加强网格共治?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网格化汇聚多种资源和力量,兼顾常态与非常态情景的“集成式网格”,但在治理任务过大、治理目标负荷过重的情境下,网格员承担了过多的工作内容和职能,就需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健全闭环管理机制,明确要求,细化优化措施,划清网格员职责,实现“发现—上报—交办”共治的闭环处置。搭建数据汇聚平台,共享片区、执法、公安等信息,推动格内数据互联互通,特别是在全民核酸检测期间,实现人口数据与核酸采集数据快速比对。按照“小事不出村网格、大事不出责任片网格”的处置模式,聚合政法、法院、公安等部门资源,构建起“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模式。

(二)如何规范网格事务权责界定?近年来,政府虽在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但相关部门习惯于分解任务、督查考核、评价验收,习惯于“一杆子插到底”,突出部门工作要求,分散转移责任。造成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负担过重,运行不畅。政府需厘清网格员的行政职能以及工作内容范围,划定明确的权力边界,尽可能地将基层网格员从“有限资源”与“无限责任”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减轻“网格泛化”现象,从而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治理效能。完善街道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理顺各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的职能边界,健全街道社区职责任务清单。

(三)如何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壮大以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专职网格员为主体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网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招聘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提高网格员队伍的相关待遇,减少人员的流动性,提升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努力培养能够主动关心群众、贴近群众,具有服务意识的网格员队伍,切实将作用发挥到能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