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朝阳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党建赋能社区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途径。
一是党建+”思想充能,画好最大同心圆,在思想认识上做增量,积极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栋)党小组+党员示范户”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网格化工作机制。二是“党建+”服务充能,探索多元服务,早服务能力上求变量。一方面始终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另外一方面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包社区领导和社区书记直接包抓责任制,建立社区党委书记年度民生项目实施清单,实现沟通汇报盯办落实一体化。三是“党建+”活动充能,共搭新平台,在服务成果上增存量,成立社区大党委,选聘兼职委员,与包抓共建和共驻共建单位签订“一书三清单”,实现党组织之间有机衔接,搭建联席平台,互相沟通交流,议定服务事项,实现共治共建共享共管。四是“党建+”信息充能,齐创幸福路,在信息共享上加份量,不断拓展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政务服务平台的运用,用信息化推动交互式民情反馈,让需求能够第一时间知悉,使政务服务平台成为居民“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根据地”。
朝阳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构筑社区治理大融合,开辟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从“两张皮”到“一条心”,增强了社区轴心驱动力,服务居民,从“一对多”到“多对一”,提升了辖区居民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
案例正文:
朝阳社区成立于2021年1月,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共有24个居民小区82栋楼3053户8756人,现有企事业单位3个,商铺265间,划分为5个网格管理运行。2021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一、背景与起因
朝阳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党建赋能社区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途径,重点破解辖区老旧小区基础配套不完善,待拆迁开发地区管理不到位,服务居民群众还有差距,信访诉求较为突出等难题,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让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变到“最后一米”,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建+”思想充能,画好最大同心圆,在思想认识上做增量。社区成立伊始,重点从规范社区各级党组织设置运行和有效服务居民群众上找突破,积极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栋)党小组+党员示范户”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网格化工作机制,将社区5个网格优化整合为基层治理“一张网”,积极吸纳“红细胞”45名,认真开展党员群众“结对认亲”12对,开设党员群众“微讲堂、微交流、微走访”,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党课4场次、学习交流4场次、走访摸排126户。真正把党组织建到党员群众家门口,把新思想宣传到居民群众居住处,不断丰富精神食粮。就如疫情防控期间电力网格党支部退休老党员赠予社区的诗句一样:“朝阳社区不怕难,组织动员走在前,愿为人民天下先,确保一方百姓安”。做到了思想充能在轴上,思想引领在面上,使社区成为践使命聚民心,示范引领的红色家园。
(二)“党建+”服务充能,探索多元服务,早服务能力上求变量。社区始终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遵从定向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用永不打烊的服务弥补政府职能外的盲点。坚持“网格定向管理”,建立社区—网格—楼院—楼栋—家庭“五位一体”的网格便民工作机制。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包社区领导和社区书记直接包抓责任制,建立社区党委书记年度民生项目实施清单,实现沟通汇报盯办落实一体化。解决了肉联厂家属院自来水供给及上下水管网更换,宇峰家园小区南门路面拓宽,建行五金家属院拆小建大,瑞丰苑、糖厂、物资局、肉联厂家属院“一道门”的开通等6个重点问题。创建微信服务小程序,打造“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居民评单”的四单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帮助居民解决个人及集体的环境卫生管网堵塞、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等日常事务68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使社区成为守初心暖民心,为民服务的阳光家园。
(三)“党建+”活动充能,共搭新平台,在服务成果上增存量。成立社区大党委,选聘兼职委员,与包抓共建和共驻共建单位签订“一书三清单”,实现党组织之间有机衔接,搭建联席平台,互相沟通交流,议定服务事项,实现共治共建共享共管。充分发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品牌作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新风,依托辖区单位文化长廊、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农家书屋等优势资源,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组建“金牌调解员”“银发余热帮”“红色小管家”“白色义诊员”“闪电急先锋”等爱心公益小分队,联合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和物业公司,开展各类公益活动12场次,落实落细各项议定事项,清理拆除辖区临危建筑及小煤房218间,规划建设生态停车位162个,常态化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引导,带头倡导垃圾分类,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争当美丽社区小卫士,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四)“党建+”信息充能,齐创幸福路,在信息共享上加份量。社区不断拓展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政务服务平台的运用,深入推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最多跑一次”的工作机制,将信息融合共享作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提升服务广度,盘活服务长度,用信息化推动交互式民情反馈,让意见能够及时全面收集,让需求能够第一时间知悉,15项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让政务服务平台成为居民“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根据地”。累计接待群众1268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26个,实现了居民群众不出门、不跑路就能办结事情、办好事情。
三、成效与反响
(一)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构筑社区治理大融合,开辟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协商议事,解决了居民小区的大事难事,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主动作为,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幸福指数,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开辟了新途径。
(二)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从“两张皮”到“一条心”,增强了社区轴心驱动力。在城市基层党建推进过程中,社区党组织“轴心”运转高效,将过去党组织、在职党员的关系从“两张皮”变为“一条心”,社区党组织引领条块发力凝心聚力,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办不了的大事,使社区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动力主轴。
(三)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从“一对多”到“多对一”,提升了辖区居民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居民满意是衡量社区服务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社区将满足居民的诉求作为第一目标,改变以往一个服务项目服务所有居民的局面,紧紧围绕民诉民求,询民情、了民意、供民需、解民急,为居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多个服务项目,响应了居民诉求,实现了居民愿望,切实解决了急难愁盼的问题,让党建引领打造了能服务、贴心、放心的新社区。
四、探讨与评论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根本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再落实,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再统筹和再发展。长远来看,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城市社区治理和党建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注重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融入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积极推动社区结对共建,实现社区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和信息互通,不断扩大社区治理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