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仓后街社区地处老城区,无物业管理的散居楼院居多,且包含西峰寺五队城中村、酒银路18号公寓等多处集中出租屋,社区居民主体多元、居住人口复杂、利益诉求多样,老年群体、特殊人群、弱势群体居多,使得社区管理与群众服务面临诸多挑战。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坚持“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发挥支部“龙头”作用,坚持整合多方力量,激活多元主体,注重凝聚党支部、网格、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市区政协委员、网格警长、法律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建立“红色邻里议事会”,围绕楼院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等事项,创新“5W”协商要素模式,通过“三即三提一转”协商工作法,搭建支部“红色共治空间”,打造以弘扬家风、家教、邻里一家亲为主的“家文化”品牌,激发邻里团结自治共治热情。
一、探索协商新方法,发挥作用解民忧
在党建引领下,构建了“党支部+网格员+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的为民服务协商体系,成立网格“畅聊团”,通过“三即三提一转”协商工作法做好为民服务。
(一)做实“三即”
1、接诉即商:畅通居民各种诉求渠道,不论是来电来信来人反映和投诉,属于红色议事会职责范围能够协商解决的事,党支部书记、网格员、楼长、单元长按照各自职责,采用入户商、路边商、现场商、红色议事会商等灵活多样形式,“当面锣、对面鼓”开展协商。
2、商定即办:协商达成共识的事,党支部、网格见证双方签字确认,跟踪督促,即时办结。
3、办完即反:已办结或解决的问题,限时反馈当事方,征求满意度评价,不满意再搭台协商。
(二)抓好“三提”
1、红色议事会协商无法解决或超出赋能范围内的事情,按照归口和分类,属于社区内设“两办两中心”解决的,由社区党委直接提交内设有关办室组织协商解决。
2、属于由社区党委协调解决的,社区党委提请社区协商议事会搭建协商平台解决。
3、属于由街道党工委协调解决的,社区协商议事会提请街道协商议事工作站搭建协商平台解决。
(三)服务“一转”
反映事情直接由辖区单位解决的,上报社区党委,社区党委直接转辖区单位商办;对既不属于社区和辖区单位但又有明确反映责任主体的诉求,社区党委转交相关社区或单位办理。
仓后街社区不断探索完善“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四级组织体系,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网格党支部为“轴心”,网格员、网格警长、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为“联动圈”,探索实施“居民点单、支部派单、网格接单、实时晒单”的服务模式,通过为网格党支部明责赋权,让作用发挥底气足、腰杆硬、干得顺,变“各唱各调”为同心协力,每月开展一次“网格小课堂”活动,搭建党组织与居民的沟通交流平台,社区党员、网格员化身宣传员,推进党的建设进小区、党的声音进楼院、党的关怀进家庭,给居民带去各类知识讲座,对居民最关切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实现“大事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民情联通”的共建共治共享网格治理新模式。
二、“5W”协商新要素,规范流程促自治
1.where—“哪里”协商。东北街街道仓后街社区设有红色邻里议事会,围绕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协商对话,形成群众“张嘴”、网格员“跑腿”、党支部协商办理、社区党委落实反馈的服务效能,及时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Who—谁”来协商。建立“党支部领导,网格搭台,各方参与,协商共治”的议事协商体系,组织“八方议事”主体,按需邀请八类固定人员:召集人(党支部书记)、网格员、物业公司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市区政协委员、网格警长、法律工作者、群众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明确职责分工,突出专业的问题请专业的人来协商,专门的事情请专办的人来协商;
3.what—协商“什么”。通过党支部点题、网格员荐题、群众出题,做好“三个结合”,将基层民主协商与共驻共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组织协商;
4.Way—协商“途径”。按照“七步”议事流程,即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成效评估,采用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网络协商等方式,搭建协商平台,注重运用法治思维组织协商;
5.Wonderful—协商结果“令人称赞”。达成共识,强化协商结果转化运用,年度进行协商成效评价,促进协商于民、为民协商,追求协商高质量。
仓后街社区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急事快商量、难事多商量、大事必商量”,突出谋民生大事、推民生好事、商民生实事、解民生难事,针对小区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凝聚网格员、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网格警长、法律工作者、社会组织等力量,依托红色邻里议事会,制定小区《居民公约》,建立“民情格子铺”畅通民情民意渠道,确保决策科学合法、合情、合理,使协商内容紧贴群众需求、协商形式方便群众参与、协商成效符合群众期望。每周开展“周二说事,网格议事”活动,打造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网格熟人圈”,常态组织开展“楼院板凳会”、“民情恳谈会”、“网格夜话”等自治活动,创新搭建支部“红色共治空间”,居民可以通过议事平台商议达成网格生活的道德公约、商议解决楼院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等问题、讲一讲网格内的好人好事、分享网格治理的好点子等等,甚至可以闲聊天,说说个人的烦事、难事,邻里之间可以相互开解开解,相互鼓励鼓励,注重发挥家教、家风在网格化治理中的德育作用,打造“家”文化品牌,形成因文化而兴,因文化而美的和谐楼院氛围。
三、拓宽协商平台,协商结果出成效
(一)“党员+能人”双驱动 凝聚议事力量。社区建立起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社区党委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企业公司、法律专业人士、辖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发动辖区61个单位党组织、3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带头参与协商议事。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能人”带动效应,通过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发掘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热心社区公共事务且具有法律、教育、医疗等专业知识的“能人”50余名,培育成议事骨干,影响和动员更多居民参与议事。
(二)“线上+线下”双覆盖 搭建议事平台。社区从解决居民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发,同步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线上和线下双平台,形成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协商格局。以网格员建立的“住户联络群”平台为支撑,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居民也能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触网议事、连线协商,实现线上议事。社区专门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作为线下议事平台,并在各网格区的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和意见箱,增强议事的参与度、透明度和互动性。
(三)“社区+网格员”双主持 提升议事效能。探索议事之初,社区只安排了1名社区干部作为主持人,经常出现过程混乱或者议而不决等现象。为了改善议事效率和效果,社区采取“社区+网格员”双主持方式,通过社区的本土化和网格员制工作的专业化,优势互补地化解分歧、畅通议事,引导居民流程化、规范化、机制化地参与,确保了线上线下协商议事的高效能。
(四)“六步+七规”双融合 完善议事流程。社区借鉴“空间会议”技术和反复总结经验,形成了“六步七规法”,对议事的流程予以规范。一是遵循“六步”,即“提议—告知—协商—决策—反馈—监督”。社区对走访、接访、民情恳谈会、居民微信群等收集的意见建议“每周一收集、半月一汇总”,形成初步议题清单,再根据事务的轻重缓急确定每期议题,由社区工作人员在线上线下平台发布。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定议事方案后,联系相关利益主体,召开协商议事会。议题经过充分讨论,由主持人先总结、议事主体表决、主持人最后公布,最终形成协商决议。议事方案、过程及结果将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并及时向居民反馈。二是严守“七规”。议事参与人员要遵守“主持中立、一事一议、举手发言、尊重他人、限时限次、充分讨论、简单多数”等七大规则,充分保障议事过程的平等自愿和理性有序。
(五)“评估+评优”双促进 转化议事成果。社区强化分类跟踪问效,对协商类和决策类的议题结果每半月跟进一次,直至问题解决;对咨询类和听证类议题的结果每月跟进一次并及时公示,同时,还加大评估与评优力度,确保议事成果落地落实。一方面,常态化开展评估。通过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每场议事会人数、活跃度、规范性等参与情况、是否产生、可行性等结果形成情况和责任主体是否清楚、决议跟踪、“小事”化解效果等决议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定期开展评优。社区每年举办一次邻里协商论坛,评选出5名“优秀人民调解员”、5名“十佳议事员”,发布10个化解成效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的议事协商典型案例,激发居民的自治意识,推动议事协商品牌化。通过“红色邻里议事会”协商成立了楼院达人帮帮团、邻里牵手服务队、红管家服务队等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化解邻里间占用公用空间、饲养宠物扰民、房屋漏水等各类矛盾76起,有效解决了跨单元暖气管漏水维修难、新世纪花园棚改二期工程扰民等难题8件,全面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做群众工作”到“群众做工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