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军队实现结构调整和体系重塑以来,省军区系统担负“应急应战指挥部”重要职能,成为应急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探索省军区系统与地方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建立指挥顺畅、协同高效、力量统筹、保障有力的联动机制,以便更好发挥省军区系统职能作用,有效提升军地各级应对综合应急和处置能力。
健全完善军地协调对接机制
目前,军地组织指挥和运行机制自成体系,要达成协同联动,搞好协调对接是首要问题。
一是积极优化组织编成。建立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组织架构。组织领导上,各级在地方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建立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有同级军事机关负责人参加,参与共同决策并负责军事力量的组织指挥。机构编成上,省军区、军分区所辖战建、动员、政工和保障等部门对接地方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相应席位,负责组织指挥民兵队伍,并协调驻军部队行动。同时,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设置国防动员综合要素,负责协调对接国动委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动员保障能力。
二是持续加强沟通联络。实时准确掌握情报信息和预警信号是实施快速应急响应的前提,应采取多种方式保持军地有效联络。建立应急值班。由省军区系统和应急管理部门机构对口联系,采取电话、传真等方式保持日常联络,形成制度规范固定下来。完善情报共享。由军地有关机构组织实施,采取定期报送、联合勘察、会商研判等方式,始终保持情报信息较高的时效性可靠性。搭建信息平台。探索建成军地统一的应急综合信息平台,以保密为前提,共享为原则,整合兼容军地现有较为完备的通信联络和公安“天眼”、森林防火等情报预警系统,实现音视对话、图文传输、同步预警等功能互联互通。
三是尽快完善配套措施。为保证军地各系统、各行业间有效对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运行,需尽快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省军区系统与应急管理机制衔接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和单位,主体多元,分布广泛,必须通过法治化手段加以规范和约束。在《国防动员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现有法规框架内,按照省军区系统和其他主体可能担负的应急任务,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应急行动,明确相关职责任务、指挥权限、协同动作、后装保障等问题,为应急联动提供法理依据。要同步修订军地各级应急行动预案,逐步形成任务衔接、各有侧重、层级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
建强国防动员整体力量体系
民兵是参加应急应战行动的重要力量,抓好应急、专业、特殊三支队伍建设是省军区系统提高应急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是强建应急拳头力量。要紧密对接应急应战需要,瞄准区域应急风险管控要点,结合地方应急力量建设情况,确定队伍建设规模、数量布局和主要任务。要共享训练资源,采取聘请地方应急队伍教练员示教等方式,提高教学组训水平,并通过送学培训、对口帮训、挂钩轮训等方法,进一步夯实应急队伍技能基础,增强遂行应急任务能力。要适时组织军地联训联演,周密筹划开展实战化、联合式演练,检验训练成效,查找问题不足,增进军地协同默契效果,提升应急能力。
二是统建通用专业力量。民兵专业技术力量大多依托行业系统编建,专业能力较强,且在相关领域军地通用,可统配整合军地资源,提升编建效益和质量。要统筹科学编组。根据当地各行业系统发展情况,以及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专业队伍类型、规模、分布,针对性编建民兵专业力量,达到军地互补、规模适度、布局协调。要统筹教育训练。在依托行业系统开展岗位自训基础上,着眼集约高效,规范统一,整合教员、场地、器材等军地优势训练资源,开展交流活动,分享专业经验,共同提升训练水平。要加强协调配合。利用各种演练和遂行应急任务时机,指导熟悉掌握军地专业队伍间协同动作,专业队伍与应急队伍间协调配合,以及本专业服务应急行动的方法程序,提高遂行任务能力。
三是精建专家特殊力量。从此次抗“疫”行动看,专家智囊群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样,在各种应急行动中,及时听取和采纳专家群体给出的意见建议,亦可最大限度避免损失,提高应急行动质效。省军区系统应结合国防动员潜力资源统计调查之机,区分专业、地域和特长建立健全专家人才数据库,汇总分析在各类应急行动中的专家力量情况,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搞好对接,并预设研究课题,协调专家队伍开展预研推演,进一步提升应急行动预案的针对性和处置有效性。
打造满足需要装备保障模式
应急装备是实现应急制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较强的装备物资动员保障能力更是开展持续应急行动的支撑。
一是配齐应急力量装备。为保证民兵应急队伍战斗力建设需要,针对可能担负的应急任务,坚持以实物保障为主配齐配强应急装备。应规范统一标准。按照当地政府财力物力水平,统一规范民兵应急队伍装备配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利于准确评估其应急能力,便于实施兵力精准投放。按照应急队伍“一专多能”建设要求,围绕可能担负多种任务,除食宿、照明、交通等通用装备外,其他专业性装备应按不同任务针对性配备,如防火、防汛、防暴等器材物资,以提高遂行多种任务能力。
二是储存重点方向装备。为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方向可能出现的应急行动需要,应以实物储备和预征预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方向装备物资储备。可分级选址筹建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优化品种结构,保持适度规模,并建立完善储备更新、日常管理和调度使用制度。要与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签订重点方向预征预储协议,明确应急行动中任务保障品种、规格和数量,确保重点方向物资保障充分可靠,积极争取主动权。
三是预征接续任务装备。执行接续的应急行动任务,需要持续稳定的装备物资保障。要切实摸清底数。可结合国防动员潜力统计搞好摸底,准确掌握应急装备生产潜能,动态掌握库存量和生产能力,拓展掌握产业上下游情况。要加强装备生产。协调政府根据任务需要,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和规模,制订节假日特殊情况下复工复产方案,持续完善品种和优化产能,以满足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应急保障需要。要优化物流调度。根据应急预案制定物流保障方案,精准掌握力量分布、方式途径、调度流程、补偿标准,促进应急装备保障安全顺畅和及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