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领导干部作为应急管理的中枢与关键力量,必须通过提升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本文综合几位应急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真知灼见,供读者参考。
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各级干部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果断决策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闪淳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自己的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舆论引导力和学习能力,并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必须掌握四项基本功。一是要对下立即行动,千方百计做好先期处置,控制事态,把伤亡损失降到最低。二是要对上及时如实报告,主动争取上级指导和支援。风险和事件的演变不可能按照我们个人的意志变化,不能等到自己控制不了了,才向上级报告而贻误战机。三是对相关地区或单位要及时通报,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风险隐患发现得早、防范得准、化解得好。四是对媒体和社会及时主动发声,正确引导舆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舆论引导工作应当与突发事件的整体应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开展、同时研究、同频共振,并善于争夺第一话语权,争夺第一解释权,争夺第一评论权,争夺第一定义权。
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能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不能有效地管理和处置危机,能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能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这个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志,是检验这个政府是否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试金石。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下大气力培养一大批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科学决策的指挥员。要“奖惩分明”,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要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危机的实践中锻炼和发现优秀干部,并建立容错机制,对那些敢于担当、忠诚干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指挥员在危机处置中的一些决策行为予以“宽恕”,千万不能让好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泪,这是上一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同时,要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列为各级党校的必修课程。
加强常规性的应急演练,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应急演练与培训。可以考虑强制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有一定的工作时间用于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在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应急管理各阶段应急有方和管理有术。
应急管理能力是立足安全的底盘,领导干部要夯实底线思维
成都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的体现,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此次疫情应急管理中,强调要打好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处于首位的人民战争,其最大特点就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将底线思维能力作为基本要件,应充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还应充分认识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在危机处理中,将底线管理作为关乎安危的准绳,练就能掐灭“苗头”的敏锐洞察力、能抓住“重头”的复杂局面驾驭力、能盘好“人头”的组织协调执行力,切实发挥底线思维的“压舱石”作用。
“精准应灾”,全力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王跃荣:应急救灾是应急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重要训词精神,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精准抢险救援,精准调拨物资,精准紧急安置,精准恢复重建,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要精准抢险救援。通过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将防灾减灾救灾指令直通应急责任人,打通“最后一公里”,在转移受威胁群众、搜救失联人员等环节,要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落实“10公里警戒、5公里管制、1公里核心区禁入”的现场交通管控机制,提前预置应急救援力量,做到科学处置、安全处置、快速处置。
要精准调拨物资。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拨机制,临灾前向即将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地区预拨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及时有效保障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等多种方式,建立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各类应急物资运输畅通。
要精准应急安置。完善应急避险机制,统筹加强全省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和管理,健全灾害事故受影响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要精准恢复重建。科学统筹、提前谋划恢复重建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与有关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联动机制,精准到户,精确到人,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
(资料来源: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周刊、中国应急管理报、人民网、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