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后疫情时代提升应急管理路径之管见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经历了一场“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在常态化防控的“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已有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应急人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多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方面,应急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作,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地域分割、属地分割的界限,统一号令、综合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针对我国进入常态化防控的“后疫情时代”,需要作较长时间的打算。同时,随着向后工业社会的推进,我国面对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风险挑战会越来越多,这就亟需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迫切需要有一个党委领导下的专门的常态化综合统筹机构,便于综合统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真正实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为此,应成立以各级党委书记为主任、党政其他领导为副主任的应急委员会,应急委员会下设应急办公室加若干个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部或应急领导小组),赋予应急办公室“综合协调、统一指挥、预案管理、信息报告、值班值守”等职能。同时进一步完善总指挥部、专项指挥部和前方指挥部的应急指挥体系,切实规范党政合一的统一的应急指挥机制的制度设计。

二、坚持人民至上,完善新时代应急管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既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要总结反思各类应急事件应对实践经验教训,进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首先,应以应急指挥中心为龙头,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坚持“不统筹、无应急”导向,针对部门间信息缺乏共享、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综合统筹能力较弱、指挥通信手段相对单一、信息发布渠道不畅等问题,突出“大应急”理念,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突发事件应对时“指挥场所综合、相关平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应急处置科学”的目标。平时以指挥中心为平台,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综合风险防范和综合应急准备工作;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成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整合、应急管理、综合协调的应急指挥平台。各相关应急指挥机构随时入驻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负责综合协调和应急平台的运行保障,这就使得应急管理综合协调职能有了有效抓手并得到有效强化。其次,应以应急能力为目的,完善提升应急联动机制。坚持“不系统、小应急”导向,充分统筹“人技物”、综合“点线面”。通过编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各类专项预案,强化预案实践化、制度化、常态化演练,健全落实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应急救援指挥和联动机制,规范各类应急指挥的工作流程,实现部门间、军地间全面有序联动,确保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再次,应以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为抓手,完善社会共治机制。坚持“不到底、伪应急”导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强化组织网络,加强乡镇、村居、社区等基层应急力量,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作用,以末端信息化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补充,推进基层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打通最后一纳米,筑牢基层应急管理第一道防线。最后,应以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职能为要求,完善各种保障机制。应着眼于预防为先,加强预防预警机制。预防是做好应急管理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应建立健全全程管理和预防为主的运行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风险排查机制等,将关口前移。同时应着眼于实战,根据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要求,加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地方救援队伍、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志愿者(民兵应急队伍、社区第一响应人、网格员)和应急专家队伍建设,织牢织密全社会应急救援网络。而且着眼于多元,加强科技保障。坚持“不数字、难应急”导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信息化资源,按照“顶层设计、需求引领、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要求打造智慧应急,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推进数字建设应用化,形成应急数据一中心、应急资源一张图、应急通信一张网、应急指挥一平台和自然灾害防控“五个一”(即识别风险一张图、研判提示一张单、管控清单一张表、应急环节一指南、案例指导一个库),切实建设“一码(平安码)、一图(应急一张图)、一指数(安全发展指数)、一键通(一键操作)”的智能治理平台,实现由“人防”向“技防”、由“模糊”向“精准”、由“定性”向“量化”的转变,推动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外着眼于布局,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做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高效节约”,提高应急资源使用效率。还有应进一步健全舆情引导与个体心理疏导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一系列机制。

三、坚持底线思维,建立应急管理的应对准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应急管理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基础工作,建立各项应对准备体系,以随时应对各类应急事件。应加快法制进程。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综合性应急法制体系尚未形成,且已有的单位法律法规滞后,不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因此,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及时修订既有的法律法规,加快法制化进程,推进制度建设系统化。应修订完善预案。出台预案管理办法,制定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标准,推动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化,制定应急预案的工作手册和行动方案,优化现场处置工作操作流程。改变“上下一般粗、一级抄一级”的状况,实现预案可操作性、实用性。应深入探索演练方式。进一步推进应急演练规范化、制度化,立足实践,力求有效。积极探索和尝试“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不预先通知演练的事件类型和时间地点,因地制宜设置演练科目)等更加贴近实践的演练方式方法。

四、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应急管理的责任制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应急管理的多元主体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查”的要求,以“网格化、清单式”管理定格、定人、定责,构建横向到各部门、纵向到各村居(社区)、各企业事业单位的全覆盖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考核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考核、干部考察、履职评定和评优评先内容,与职务晋升、工资管理等全面挂钩。细化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作者陈炜华台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