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的微视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疫情的爆发,也成为了检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面对疫情,村两委加驻村书记共7人、乡包村干部2人,社长虽有10人,但存在普遍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弱的问题,能否做到防控到位,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防止出现堵了这边窟窿,溃了那边堤坝的现象,一直是萦绕在村上的阴霾。

但随着防疫工作的开展,党员、社员、包工老板等群体的志愿加入,各方力量的汇聚、各种优势的互补,解除了村上的担心。

一是党员志愿参与外来人员的排查。农村疫情防控的核心是外来人员的排查,防止输入就能保一方安宁。在村两委没日没夜的率先带头下,一批党员志愿者自动加入了卡点值班队伍,切实缓解了人员的压力,腾出了人力做好其他工作。

二是各方的捐款捐物,能力优势互补。群众的捐款捐物汇聚起爱心的暖流。但更重要的是一些捐赠解决了村委会的难题。5社社长用自家无人机为全村免费消杀1遍,曾在村上建设冷库的老板送来紧缺的口罩2盒,社员谢彩霞也捐献口罩,党员胡兴柱为道路卡点提供自家帐篷,还有许多人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尤其口罩、无人机等都是当前急需、紧俏物资但村上又无力采购的,确实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将会是一次社会变革。面对疫情,暴露出了不少治理短板,但也显现出了一些希望。疫情过后,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堵塞漏洞,补上短板,提高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