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疫情防控空间治理思考

自新型冠状病毒被确认具有人传人的风险之后,各地迅速采取各种严防措施,目的是隔离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各地积极动员调配医疗资源,针对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人员进行检测和诊治。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很高的感染率,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流动的背景下,加上疫情初期恰逢春节期间大规模人口集中流动,极易造成在大范围空间中的传播和感染。同时,对于迅速增加的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人员,亟须提供检测、隔离和收治的场所与设施。因此,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如何实现防疫过程中的空间阻击和保障诊疗过程中的空间供给,成为很大程度上影响战疫结果的关键任务和核心内容。进一步说,空间治理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方式,也是分析疫情防控状况的基本线索。通过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空间策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疫情仍在发展,疫情防控工作尚在持续,但是作出阶段性总结和针对性的思考仍然极为必要,下面仅围绕空间治理问题提供几点想法。

首先,坚持依法空间治理。包括空间治理的任何治理都需要在法律限定框架中展开,严格依法治理,不能突破法律底线。在防控过程中,大部分空间防控措施均依法合规,然而,有些地方的空间防控做法却无法可依,甚至有涉嫌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例如,有不少城市以防控本地疫情为由,对无论是否来自病毒高发疫区、身体是否健康的租客一律实行禁入和劝返,有些城市在进城的高速公路道口设立卡口,直接劝返在本地无房产者。再如,某地一家三口居家打麻将,几个戴着红袖章的防疫人员径直闯入民宅的私人空间,砸烂麻将桌,甚至还扇了其中一人三耳光。还有的地方为防止人员进出,在密切接触者家门外安装铁栏。疫情肆虐不能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理由,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空间防控,才能真正做到有序有效防控。

其次,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疫情防控是大战,也是大考。疫情空间防控,落在空间治理上,但考验的是空间治理主体的科学防控和综合治理能力,从防控情况看,绝大部分人是过关的,但需要总结和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从大的方面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未能在萌芽期及时进行空间管制,从而错失黄金窗口期,暴露了一些地方官员治理能力的欠缺和空间治理水平不足。随后,湖北省外疫情积极好转,有些地方仍只抓防控不抓经济,甚至在空间管制上不断加码,用力过猛,也反映出空间治理能力不够的问题。从小的方面看,例如,在疫情防控早期,有人倡导轻症的疑似人员居家隔离,后来的情况表明这种方式加大了家庭传染风险。再如,该隔离的却由于各种情况未做到合理隔离,如有发烧咳嗽症状的人去医院排队挂号,办理住院手续等过程中,往往没能做到必要的隔离,造成传染风险的存在。痛定思痛,覆辙不能重蹈,空间治理能力不能成为城市和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和软肋。

再次,创新空间治理方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的地方把空间隔离简化为空间的阻断和封闭,治理方式简单粗暴;有的地方甚至设立坚壁,搞堡垒政策。如有报道称,一个温州商人,因为到处设卡等原因,被困在高速路上15天;湖北车主肖师傅,因为车是鄂字开头,各地服务区拒绝其进入,在高速路上流浪20多天。总体来看,特别是防疫早期阶段,很多地方在疫情中运用的空间治理方式比较简单,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缺少统筹衔接;对如何从空间和时间适配角度选取空间治理方式缺少思考设计;对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之间关系以及如何发挥多空间治理优势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技能;空间治理有维持秩序的结构功能和社会动员的能动作用,对此认识不清,导致有的地方只重约束不重激活,攥紧拳头不知松手。

空间治理是一种复杂的实践过程,应针对要解决的不同问题,是常态还是非常态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可动员的资源条件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选择,采用合理的空间治理方式并加以创新,把多种方式组合运用,用巧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