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要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如何“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堵漏洞”,建构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既是治理现代化的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从逻辑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健全包含“一案三制”在内的基本制度体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众所周知,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任何管理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规范、引领和支撑,应急管理也是如此。从此次疫情暴露出的漏洞看,一些十多年前制定的法律、设计的制度和制定的预案在今天已经无法适应风险变化和治理实践的需要,必须进行修订完善。因此,应抓紧时间修订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权责体系和操作流程。其次,应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现行主要制定于2006年前后的各级各类突发事件预案逐一查漏补缺,及时完善,实现应急处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体系完备、职能清晰、标准明确、流程科学、行为规范、操作简单的预案体系。重点解决职能交叉、脱离实际及系统性失灵问题,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再次,应实施应急决策和处置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应急法治培训和学习机制,实际处置中,应树立法治思维,切实保障公民在突发应急状态下的基本权利,提升党员干部依法和运用制度防治突发事件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管理的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制度效能。
从基础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物资储备和保障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物资储备不足及由此导致的本位主义及各种处置不善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系统规划、精心筹划,整合发改、应急、商务、经信各部委之间的物资储备和保障职能,摸清全国应急产业生产能力、物资储备家底情况,建设统一的应急产业和物资储备数据库。另外,应把应急规划和物资保障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保障和调配体系,尽快完善产业规划、仓储分布并提升储备容量,实行储备品种、规模、结构的动态更新,提升储备效能,做到关键时刻能生产、调得出、用得上,并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增强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从流程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风险评估及其治理体系,提升预防控制能力。“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统筹安全和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原则。“预防是最佳的处置”,应急管理关键是“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完善风险评估和预防治理体系,实现从被动的应急处置向主动的风险治理转变。因此,完善敏感直报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理顺垂直管理和属地管理关系,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集成式防控的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延伸敏感信息采集覆盖面和神经末梢,完善敏感信息智能流转、灵敏反应、及时处置、效果评估的信息技术、处置流程和紧急信息一键发布功能,才能增强基层防控触角和上下联动的敏锐性,把握住突发事件处置的黄金节点。另外,必须完善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分级预警标准及发布机制,实施“智能防控”战略,人防、物防、信防、技防四位一体提升各类风险精准治理水平。再次,完善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协同防控和防控责任机制,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治理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特别是要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政府、市场、社会多主体参与的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重点行业领域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从而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化解各类风险能力。
从主体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公众抵御风险能力。首先,应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卫生素养,增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杜绝残杀、烹食野生动物行为,真正从源头上降低风险传播的可能。其次,应创新公共卫生和安全宣教形式,建构立体多元的宣教体系,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忧患意识、安全意识,进一步推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真正从娃娃抓起,并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培养中小学生和公众的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再次,可考虑在各个县(市区)大力推进融应急产业、宣教和培训于一体的应急体验中心建设,推进政府搭台、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培训体系建设。同时,创新公共卫生和应急知识宣教形式,充分利用政务新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和融媒体技术创新宣教活动,通过多元渠道提升公众卫生素养、安全意识、防控技能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从职能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条块整合体系,增强协同应急能力。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反应灵敏”的应急网络体系是提升各层级各部门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首先应打破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壁垒,解决条块分割和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推诿扯皮问题,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和信息平台,强化应急信息资源技术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其次,应健全区域协作和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应急联动中心建设和网上网下配合机制,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形成部门合力。再次,应强化社会联动机制。着力挖掘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在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协同作用,建构并完善专群结合、群众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网络协同体系,实现政府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如此才能真正从强有力的体系建设上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环境群体性事件动员和预防治理机制研究”(17BSH08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