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准布局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基础保障,是决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成败的关键因素。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需要坚持六大原则,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高效率统筹协调、高标准运行保障、高质量督促检查。
坚持“集中管理”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规范化。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有“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系统统筹的行动力。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需实行应急物资保障集中管理,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系统集成,在规范长效上用力,不断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法律法规。一方面应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物资保障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另一方面应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各环节标准,健全相关企业社会化及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等政策,同时尽快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补偿政策。二是优化应急物资保障指挥系统。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将应急物资保障列为政府应急管理和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层面应当明确应急物资保障的总体牵头部门,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融合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分级集中储备网络,形成中央集中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坚持集中管理、有效保障,构建由政府、援(受)助主体及其他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形成应急物资集中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监督格局,以提高物资保障的准确性、有效性,最终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效益。
坚持“统一调拨”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有序化。应急物资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物资的紧急调运,往往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需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一是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响应平台。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统一调配、资源共享,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二是完善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链条。构建基于政府、军队、社会、企业等多领域融合的国家应急物资大数据平台,对应急物资的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有效集成,以此保障各参与方的协同协作效果。三是优化统一的应急物流运作系统。首先,应建立一个统一、高效、权威的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以对各种分散的物流进行组织协调。其次,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再次,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形成全国协调运作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物流网络。四是完善统一的立体化应急交通运输系统。建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式联运的运输网络,重点解决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堵点和薄弱环节,保证应急交通运输网络干线、支线、末端有效衔接、统筹协调。
坚持“平时服务”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常态化。尽管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运作具有时效性,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需将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常态化,力争做到有备无患。一是持续重视科技支撑。应加大对应急物资保障科研经费的专项投入,加快对应急物资保障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等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二是持续加强产业保障。应急产业是民生产业,应充分利用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快打造应急产业平台,通过制定应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应急产品研发和生产。三是持续加强相关专业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专业人才的储备机制,加强对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的培训。四是持续强化应急培训演练。一方面应定期组织开展高级决策管理人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应急物资保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坚持“灾时应急”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专业化。突发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不可控性等特点,这对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保障能力是一个极大考验。一是注重应急物资保障的科学化。事前,应通过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典型突发事件场景分析等方法,建立典型突发事件与所需物资的关系、基准应急保障等模型,形成一套规范的应急物资保障响应预案,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进行详细设计,并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及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应急保障工作方面的职责。二是注重应急能力专业化。灾情发生后应高效利用信息平台,迅速研判应急物资分配到哪里、分配给谁、分配多少、如何调配,防止因信息不畅和决策缺位而出现防控真空。应当综合利用设施设备和人力支撑,做好大规模物资接收、仓储、分类、集散工作,确保物资补给时效。三是注重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化。针对紧急情况下出现的物资短缺,特别是短期物资短缺情况,应第一时间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坚持“采储结合”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科学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具有急迫性,为满足第一时间的“突发”需求和后续救灾的“持续”需求,既应做到“储备有效”,又应做到“采储相通”。一是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可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统一调度。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积极探索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利用市场资源,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多样化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积极探索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通过建立应急生产运行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二是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加强与各专业市场、大型商场、主要生产经营应急物资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找得到、叫得应”,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络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坚持“节约高效”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质化。突发事件发生后,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屏障,必须要以节约高效为标准,提供优质的物资支持。一是做到流程简化,确保供应效率,避免因流程复杂而降低时效。应急物资保障的突出特点是“应急”,需最大限度减少应急物资供应的中间环节,简化流程,降低时间成本,使供应过程高效合理。二是做到信息精准,确保供需平衡,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浪费。可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消除信息障碍,提高应急信息报送和数据更新及时性,建立信息资源整合的统一标准、提高数据的兼容性,使应急物资的价值充分体现。三是做到细节把控,确保质量可靠,避免因品质问题降低处置效率。应严格把住质量关,确保应急物资“靠得住”。同时,还要处理好质量和经济性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实现应急物资保障。四是做到过程监控,确保信息透明,避免因监督不力滋生违规操作。需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筹集、储存、配送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可追溯、可控制,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及时向社会提供综合统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物资使用信息、能源消耗信息等应急物资保障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