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积极推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联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以及中国知网共同发起“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公益大讲堂活动。
活动邀请公共安全、行业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众多学术大咖云集大讲堂,结合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新形势,聚焦公共安全问题,深度分析我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发展概况、问题挑战与未来趋势,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方法和路径支撑,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公益大讲堂活动依托中国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http://k.cnki.net/),于2020年4月以直播课形式向公众推出,其后授课精要内容将在人民论坛网(www.rmlt.com.cn)上刊发。第一讲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玉凯开讲,反响热烈,现将精彩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数字社会治理应对疫情的国际比较
当前疫情防控呈现两种态势。就全球而言,截止到4月9日:确诊人数突破150万,死亡88273人。从1月3日中国开始对外通报算起,3个月蔓延至全球,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瘟疫蔓延的速度和范围。与过去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当前交通发达、通讯发达、世界高度一体化、相互依赖。
疫情初期,中国预警,全国行动,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家都高度重视,但欧美国家有些轻视,以为离自己很远,重视不够,且东西方防控模式和思路不同,如中国的举国体制,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对社会的管控能力,如从武汉封城到各地进入一级或二级响应,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包括对入境人员的严格筛查等。但欧美多数国家,很难像中国一样进行那样的管控举措。当发现社区传播无法切断时,没有疫苗、特效药,开始一种新的防控尝试,即全体免疫的思路。目前美国、英国、意大利等疫情严重国家,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另外还有数字社会治理方式方面的不同。中国的数字社会治理有比较好的基础,人口数据库、手机实名制、车票实名制、住酒店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健全,对人员流动有很强的管控能力。印度、日本、韩国等都属于另外一种体制,多数没有采取严格限制人员流动、社会停摆等举措,也防范得比较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字社会治理。中国和亚洲普遍充分利用数字化、大数据手段进行对人员的追踪、隔离,切断传播链条,措施果断。 欧美国家,信息化水平很高,基础设施也很好,但由于体制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他们很难做到像中国这样一种管控方式。如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限制了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
中国数字社会治理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经验
就经验而言,从1月20日全国预警后,电子政务在疫情信息公开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公众获取信息、了解政策非常方便。同时,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社会数据基础,其在精准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手机实名制、车票实名制、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派上大用场,大量基础数据提供了精准的依据,阻断了疫情传播,隔离了密切接触者,为抗“疫”赢得了时间。且在抗疫期间,各地政府利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服务,使得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政府的相关服务,减少人群外出活动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还舒缓了群众情绪,消除了社会恐慌。最后,在复工复产中,电子政务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国务院办公厅依托全国政务一体化平台,在春节期间火速开通了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的通道,保证了提供政策服务、办事服务以及咨询服务,促进了整体的复工复产。
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应急管理数字化
未来中国公共安全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主要面临四大压力。一是疫情防控压力,如会不会二次爆发,如果欧美模式胜出,对中国将产生很大压力。二是恢复经济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压力,一旦社会停摆后果严重。三是社会稳定的压力,企业倒闭将引发失业人数增加。四是国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针对以上压力,应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应急管理的四种能力,构建四大应用系统。应提升的四种能力包括:信息汇聚、分析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水平信息整合和共享能力,指挥、协调、通讯能力。构建应急治理数字化四大系统包括:注重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指挥调度系统,包括决策、调度、指挥、处置、恢复等;注重构建应急管理的信息处置机制,包括信息预警、收集、上报、共享、处置等;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国协同机制;要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法治化体系建设。
另外,要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扩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解决好公共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成为难点和重点,从法治、机制上解决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