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南京:共建共治共享,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在浦口区星甸街道,14个社区(村)都有一个“民情收发室”,还有56个“快递站”分布在田间地头,专门用来收发民情民意。昨天上午,高庙村的“快递员”滕衍富见记者来访,拿出一本记录本,翻开介绍起每一单“快递”的具体内容,里面不仅有村民对具体问题的诉求,还有很多对社区(村)工作的建议。作为一种村民自治平台,“民情收发室”不仅在村民和社区(村)、街道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为村民提供了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

“民情收发室”畅通民意表达,农家屋成为村民“议事厅”……近年来,我市各地乡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投入,不断完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效能,乡村振兴的大好蓝图一步步绘就。

“党建+网格”,服务基层零距离

6日上午,在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卫生服务站内,医生王为兵陆续接到了几通村民的咨询电话。村里创新推出“1+11”党员联户机制后,他作为11户村民的“联络员”,有了“兼职”工作。目前,该村一共有105名党员像王为兵一样服务在一线。

类似的基层治理党建服务品牌,南京还有不少。上个月,溧水区洪蓝街道西旺社区居民周久龙因病住院,他的妻子杨昌凤也不幸在做农活时摔断手臂,社区的“网格大妈”们了解情况后及时前来帮忙。“这群‘网格大妈’是社区‘党员+巾帼志愿者’组成的服务群体,也是社区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成立的3支服务队之一。”西旺社区党总支书记钱义涛介绍,此外,社区成立的“一家亲”调解志愿者服务队、“行走的力量”平安志愿者队也全部由党员、网格员充当主力。

乡村治理需要“领头雁”,村一级党组织也释放着新活力。浦口区星甸街道双山村村“两委”,平均年龄只有30岁,是该区“最年轻”的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集思广益,通过“党总支+党组成员+X”的模式,将党员、农户、低收入者、残疾人等“网”在了一起。“在这一模式带动下,村里鼓励残疾人直播带货,同时免费开设月嫂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就业困难家庭有了新的希望。”双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巧说。

在六合区,全区以“一网格、一支部”建设为支撑,成立综合网格党支部826个,村民小组、党务小组1720个,推选党员中心户2400余户,全区1万多名农村党员户全部挂牌亮身份,治理基础得以不断打牢,更好地服务群众。

村民乡贤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7日上午,记者走进六合区三友湖村柳塘余组,只见道路干净整洁,纳凉广场上安置着各类健身游乐设施,闲置院落被翻修成了村民的“议事厅”。“别看现在村内环境整洁,几年前,村民更多是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友湖村村委会副主任俞继航介绍,村里在全区率先推选成立了41个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探索出党建引领、网格为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1+1+3”乡村治理模式。去年,该模式又升级为“1+4+N”,村民理事会开始转向全面参与服务群众生活、集体经济、驻村企业和人居环境。

“村里有艾津稻园、秦邦鸡场等农业企业,村民理事会通过对接形成了用工库,实现了村民与企业的双赢。”俞继航介绍,村民理事会还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分片指导正确投放。据了解,六合已在全区783个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开展乡村自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边诉乡情,一边谈发展,乡贤能人也在乡村治理中成为“引路人”。今年2月底,溧水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乡贤指导员制度”,首批8名乡贤指导员收到了聘书,56岁的石年生便是其中之一。近两个月来,他经常去洪蓝街道塘西社区“坐一坐”,帮着出谋划策。在江宁区秣陵街道周里村,5支由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乡贤志愿服务队也时常忙碌,每次村里有活动,他们都会参加。“凭借‘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乡贤们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对‘门’,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周里村相关负责人说。

多元力量投入,乡村治理更高效

在高淳区漆桥街道高岗村,有个清华版乡村振兴“样板间”,农屋经过巧妙改造,变成当地的文化空间、村民会堂。签约共建3年以来,清华师生利用寒暑假驻点实践,进行乡村治理发展调研,为当地提供建筑设计、发展规划等公益服务。“平时清华师生们也会为村里提供远程服务,多维度参与乡村治理。”漆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站为街道乡村治理带来了最前沿的动态信息和最先进的理念,提供了智力支持。

除了高校力量,越来越多社会组织也开始“下沉”。7日上午,六合区康乐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侯庆国来到竹镇镇大侯社区,在99岁独居老人孙正兴家关心地询问其健康状况。目前,该中心作为社会组织常年进门入户为老人体检,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指导康复训练等,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

“六合农村区域面积较大,矛盾纠纷调解、困境家庭帮扶等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像康乐老年人服务中心一样的社会组织还有不少。各类组织或关注农村留守人员,或保护困境未成年人,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各方面中来,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六合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