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坪桥街道建立社区阳光基金,通过整合公益慈善资源,以各类公益项目参与社区治理,利用“互联网+”放大公益效应,打造线下公益场景营造公益氛围的服务路径,探索社区基金的资金筹集、资金管理、项目运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建立社区阳光基金规范化管理流程和制度体系,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开展社区公益提案大赛,项目化社区赋能需求,以赛代练,促进辖区社工人才培养、基层治理创新和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
一、工作背景
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成立于1962年,辖区内共有7个社区,区域面积3.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7万人,常住人口11.74万人,流动人口密度较大,老旧小区相对较多。街道为回应居民群众的切实需求,针对城镇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就业帮扶、助学助困、妇女儿童关爱、健康教育促进和居家养老服务,于2020年建立全市首个街道级社区治理专项基金,并以基金统领慈善救助、社会福利、爱心帮扶、社区治理等公益服务,探索建立以慈善社区阳光基金为中枢的支持体系,逐步走出一条“五社联动+公益慈善”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社区阳光基金的建立。
资金积累。主要通过整合街道自有的春苗基金、黄素华基金、人大公益基金等共计20万左右的原始资金,市慈善总会协调幸福家园建设资金60万,区慈善总会定点帮扶资助20万,近50家商会爱心企业联合捐赠36万。目前汇聚公益资金200余万元,链接筹集价值100万的爱心物资,累计300余万元。
启动建立。通过多方社会爱心慈善资源支持,促进社区阳光基金资金积累。2020年10月举办社区阳光基金启动仪式,标志着重庆市慈善总会·石坪桥街道社区阳光基金正式建立。
自我造血。通过搭建资源交流平台,整合社会爱心资源。从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资源链接、线上募集、专项募集、慈善创收五个方面实现自我造血和续血。比如将提案征集的品牌项目上线腾讯99公益、支付宝公益筹款,再结合线下公益场景募集筹款;开办“虹桥公益集市”,优化社区闲置公共空间,在服务居民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实现慈善创收。通过入驻社会组织牵线,目前已链接银龄关爱礼包、社区惠民早教课程、困境儿童关爱包、防跌倒拐杖、女童卫生关爱包等服务价值超50万的物资。
(二)社区阳光基金的管理。
制度管理。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管钱和秘书处管事的管理制度,《石坪桥街道社区阳光基金管委会制度》、《社区阳光基金专项经费实施办法》、《社区阳光基金项目资助财务管理指引》等机制,逐步搭建起重庆市首个完善的社区阳光基金管理流程和制度体系。
资金管理。建立《社区阳光基金项目资金申请及审批流程》、《社区阳光基金项目资金报销流程(社区社会组织)》、《社区阳光基金项目资金报销流程(专业社会组织)》,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报销及审批。
人才管理。创建辖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外引内育,整合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社工专业人才资源,定期输入社会工作人才,同时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为项目人员开展项目管理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入“线上教育平台”,为相关工作人员开设菜单式的学习课程,重点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流程管理。专项设置了《社区阳光基金项目全流程管理手册》,实现对阳光基金人员、资金、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同时还为各组织提供宣传引导、项目开发、监测评估、管理咨询等服务。
(三)社区阳光基金的运营。
运营机制。建立石坪桥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营和管理,通过构筑“1+7+N”服务体系,即1个综合服务中心,7个社区社工室,N个邻里互助“睦邻氧吧”公益场景,搭建孵化扶持、规范指导、宣传引导、标准评估、项目开发、品牌打造服务机制,孵化培育社会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教育培训类、文化艺术类、健康生活类、生态环境类、科学研究类七类组织,通过“石坪桥街道社区公益提案大赛”支持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分别提供相应的培育支持服务。
运营方式。提出“1768”一起来吧,活力自治,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即1个目标、孵化7大类别社区社会组织、聚焦6个功能、开展8大项目),以特色自治项目为引导,面向社区社工室、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主体,征集社区治理、特殊人群服务、助学助困、扶老护幼等项目,以“孵化平台督导+专业社工引领+社区志愿者支持”的方式促进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使用途径。石坪桥街道以社区阳光基金为资金支持,以石坪桥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组织支持,以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为人才支持,开展社区公益提案大赛,项目化社区需求,在此过程中实现优化基金规范化管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工人才培养。通过走访征集、宣传动员,发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专业社会组织)的力量,两轮大赛一共征集57个公益项目,并对其一对一优化。开展提案大赛路演决赛,邀请专家、居民大众进行评审,最终第一轮共计支持项目13个,第二轮10个项目,共支持项目23个。项目类型在特殊困难人群帮扶、助学助困、妇女儿童关爱、养老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均有涉及。
三、工作成效
(一)整合公益资源,建立管理机制。
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建立完善的社区阳光基金管理和资金使用机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资源链接、线上募集、专项募集、慈善创收形成基金可持续发展机制。搭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建设7个社区社会工作室,因地制宜打造N个邻里互助“睦邻氧吧”, 初步形成“1+7+N”社会组织孵化、志愿者队伍培育、慈善公益联合劝募的工作机制。
(二)激发组织力量,搭建综合平台。
围绕“一基金两基地”,联动各类公益力量、高校社会工作专家、社会组织队伍、社区志愿者、社区,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调动辖区各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民间协会团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围绕社区发展赋能、民主法治示范、自治互助救助等,聚力打造了一个集资源整合、项目支持、赋能培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三)联动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治理。
开展社区公益提案大赛,联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重点围绕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创新、社会化管理、“一老一小”特色服务等四大板块,发挥社区阳光基金精准化项目治理、规范化管理运营作用助力创新基层治理,成功打造“E爱空间”、“共享奶奶”等品牌项目,激发了社区社会组织活力,实现了石坪桥辖区人才、资金、资源的整合。
专家推介建议: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但是社区又往往面临资源调动能力弱的难题。因此,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有效整合与链接社区内外的各种治理资源。实际上,社区专项公益基金并非新鲜事物,但就以往很多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难免落入轰轰烈烈开始,跌跌撞撞结束的宿命。这期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如何持续地聚合资源,在保持基金有效管理运营的同时,激发基金的自我造血能力。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的创新实践,无论是从最初多元化的原始资金筹集,还是基金启动以后的科学严谨管理、公益创投项目的有效运营,还是基金自我造血功能的探索和创新,都展现出持续良性运营的潜质。就此来看,本案例作为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的典型,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