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必然之路

治国理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学自然观、两山论思想、生态治理观等为主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的思路、以人民健康为重心、法治护航、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七大主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价值观念已进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领域并贯穿中国现代化治理全过程,成为全球众多民族国家的执政理念。近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四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跨越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困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生态治理,并在全球生态治理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主义中国的共同富裕目标在基本层面已经完成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但在实践中依然面临一些压力:

 一、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主导的全球化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时刻需面对资本逻辑的强势干预及各种渗透。毋庸讳言,中国生态问题深受资本逻辑的掣肘。一些背离生态理性的生产理念和消费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这就要求把资本的概念拓展到生态领域,运用多种形式的资本形式,尤其是发展自然资本,在实践中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二、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到内涵发展转型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关键,本身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不畏变革压力的艰难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非处于没有经济发展压力的纯粹环境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在此方面,一些地方已有所突破,对于大多数地方来说依然在摸索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在广大民众实践中逐渐形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必须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我们看到,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意识到,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成绩考核的指标,不再是单纯的唯GDP论英雄。这样的认识有助于破解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遭遇地方狭隘主义利益保护的困局。

 正因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出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目标考虑,势必要对旧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的利益诉求及其矛盾面前,需要在决策优化、补偿机制、信息公开化、执政民主化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这将有助于勾画一幅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蓝图。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在资本逻辑强势主宰的当下,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加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思考深度,进行全面性理解和有效践行,并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在改造世界中追求人与生态关系的优化发展理念,以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逻辑,在全球发挥着愈发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忧患意识将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提升到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常态化。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环境问题的一种理论反思,表现为对理性,尤其是科技理性的再启蒙,以资源约束紧张、地球生命力退化、生态危机等现实,警示人类对黑色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及其带来的“征服自然”价值观念进行全面反思。反省的意义在于,促使人类以一种整体观、系统观和全局观对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等进行全面纠偏。

 二、以实事求是思维,引导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直面现代化转型中的多重困境。英美等发达国家以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资本逻辑反生态、反人道本质的事实承担者,印度、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遭遇发达国家后殖民主义霸权和绿色壁垒,面临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两难困境。欧美黑色工业化和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显然不可取,如何实现绿色现代化转型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生态文明观念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现代化实践探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可借鉴的示范性意义。

 三、站在系统思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引领世界各国的绿色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一种融合多元现实的合和逻辑,站在人类共同福祉高度,发挥联合国、各个民族国家、各种社会组织的现实力量,以多元现实的权力结构形成对资本特权的有效约束,以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普遍转型引导人们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人类共同繁荣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永久共同福祉破除阶级、区域等狭隘利益观念和格局,为全球自然正义实现提供了现实观念和实践向导。

 总之,“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逻辑和丰富内涵,对资本主导下的黑色工业化范式进行全面反思和实践矫正,必将引导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实践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23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