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及起因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注重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凝聚群众长效机制,推动权限下放、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整体效能。同时看到,各镇街乡村治理工作还不平衡,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治理意识淡薄、治理方式单一、治理功能弱化等问题,尤其是偏远农村更为突出。
鄞州区陈黄村党委贯彻“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坚持落细落小、以小见大,以“毛细血管式”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市委要求落地见效,形成了以“整编小分队、开好小会议、讲清小道理、管住小苗头、解决小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五小工作法”,今年上半年获评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乡村作为基本治理单元,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树牢“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理念,以整编“小分队”为基础,以开好“小会议”、讲清“小道理”、管住“小苗头”为着力点,以解决“小问题”为突破口,激活治理主体、搭建治理平台、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治理走向精细化,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整编“小分队”,建强骨干力量。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强化农村党组织龙头作用,全面整合各类村级组织和人员,形成以党员干部为先锋、热心群众为主力的乡村协同治理骨干队伍,挺在乡村治理最前沿。一是设立精干党小组。以地缘为主要纽带,兼顾业缘、趣缘、岁缘等因素,视情设置“小而精”的网格党小组,探索成立了青年党小组、创业党小组、文艺党小组、流动党小组等特色党小组。由党小组为骨干,将村干部、村民代表、网格员、志愿者及其他村级组织人员整编为服务小分队,根据网格管理半径和村庄规模,按照1:6左右的比例设定每支小分队人数与联系群众户数,实现包片联户全覆盖。二是实施“五长五员”制。村党组织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年龄学历、能力水平、群众威望等因素,推荐小分队成员担任里弄长、河埠头长、路段长、公园长、楼道长。小分队成员每月完成一轮以上普遍走访,发挥村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环境整治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五大员作用。坚持平战结合,平时强化服务管理,战时转为突击队员,做好抗击疫情、防汛抗台等突发公共事件一线应急工作。三是推行契约式管理。由村党组织与小分队成员签订“权责契约”,享有首知首议权、评先评优权,履行管理责任、服务责任。“首知首议权”,即村内决策重大事务让各小分队首先知晓、首先酝酿、首先审议;“评先评优权”,即向上推荐或村里评选先进典型,以及实施有关激励时,以志愿服务积分为依据,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小分队成员。“管理责任”即引导所联户落实垃圾分类、文明养犬、门前三包等各项规定;“服务责任”,即为所联户、全村中心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特别是做好贫困人口、低保对象、外来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
(二)开好“小会议”,畅通参与渠道。深化推行“村民说事”“圆桌夜谈”等做法,打破传统会议的时间场地局限,随时随地举行说事会、通气会、评议会,让党员群众畅论乡情小事、参与乡村决策。一是主导“桥头”说事会。针对桥头树下、村口小店、说事长廊等村民聚集多、人气足的特点,村党组织定期安排小分队成员参加,参与话题讨论,主动引导舆论。小分队成员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营造合力破解村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好院落通气会。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村里需要集中攻坚的中心工作、重点项目,依托党员中心户等阵地,由各小分队分头召集左邻右舍联系户,带着小板凳,走进农家院,面对面做好精神传达、政策讲解,实现上下贯通、心齐气顺。三是组织乡风评议会。各小分队以包片责任区为单位,适时组织乡风评议会,邻里之间打开天窗说亮话,推行“道德双清单”,用正面清单评好人好事、美丽庭院,用负面清单议不文明现象、违反公序良俗丑事。推行“道德银行”“时间银行”等做法,引导革除大操大办、餐饮浪费等陈规陋习,养成厉行节俭、互帮互助等文明新风。
(三)讲清“小道理”,巩固舆论阵地。坚持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大理论化为小道理,用微党课传统新思想,用好故事传递好声音,牢牢把住舆论主导权和工作主动权,实现党组织引导下的村民自我教育。一是建好草根微讲团。由治村小分队物色发动,将政治素质优、宣讲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道德模范、退休老同志、青年志愿者等挑选出来,由不同领域、行业、年龄段的村里人组成“草根微讲团”。村党组织确定“宣讲菜单”,借力优质资源开展“备课培训”,因地制宜安排宣讲。二是上好红色微党课。由小分队点单,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周二夜学”等载体,定期邀请红匠名师结合农村实际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田间地头。坚持宣讲红色经典文化与挖掘农村正能量素材相结合,通过“八分钟微讲坛”等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奏响时代强音。三是讲好乡村好故事。针对村民喜好,鼓励草根微讲团创新运用宁波老话,以相声、小品、甬剧、快板、走书等艺术形式,在乡村广场、文化礼堂等活动场所演出,重点宣扬垃圾分类、防台抗疫、强村富民等各类乡村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让乡村故事更好地走进广大村民心里。
(四)管住“小苗头”,消除风险隐患。坚持依法依纪监督村级权力运行,运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通过常态巡逻、联调联解、轮值监督等方式,及时发现、高效处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携手共建和谐宜居新家园。一是落实“一日两巡”制度。针对乱搭建、乱停车、乱倾倒、乱吊挂、乱堆放等“五乱”现象,小分队每天至少安排专人巡逻责任区两次,督促村民做好“门前三包”,组织动员志愿者集中开展公共区域卫生整治,将脏乱差环境及时消解在源头。推行“红黑榜”制度,定期开展村民垃圾分类、环境卫生动态考评,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把考评结果与村民股份分红及相关福利挂钩机制固定下来。二是建强村矛调工作站。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解决初信初访为切入口,立足反映社情民意“主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终点站“、加强诉源治理“大平台”、防范风险隐患“指挥部”的工作定位。聘请本村退休“两委”班子成员、热心村民、协警、流口管理员等担任专职调解员,综合运用警调衔接、乡音调解、信访代办等方式,形成管人、管事、管用的工作闭环。针对重点信访人群,由村干部结对,小分队骨干成员联系,用好村法律顾问,重点抓好土地流转、损害赔偿、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疑难问题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三是实施村务全程监督。充分运用“小微权力清单”,严格落实“五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务听证、民情恳谈等载体,对土地调整、集体资产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适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促进民主决策。推行“轮值村官”制度,每季度推荐小分队骨干成员担任“轮值村官”参与村务监督工作,重点监督工程招投标、财务支出等关键环节。
(五)解决“小问题”,优化便民服务。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身边的民生痛点堵点问题,运用“最多跑一次”的理念,让党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村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均衡、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一是关爱“一老一少”。针对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多等问题,小分队重点关注“老少组合”,定期排查高龄老人、留守儿童及其他困难家庭情况。根据特殊群体的个性化生活需求,分类建档立卡,由小分队成员结对帮扶,提供配餐送餐、家电维修、代购代办、陪伴陪聊等服务。二是用好“小室小馆”。主动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乡村“小食堂”“小厕所”“小文体活动室”“小图书馆”等小场馆,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注重资源整合,加强闲置土地、房舍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三是推行“专事专办”。针对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创业求助等专业性需求,由小分队上报、村党组织牵线,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中心(站),引入专业机构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村级服务。建立疑难事项分类处置制度,对村里一时难以满足的需求,通过向上争取支持、推动资源下沉、优化办事流程,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办成事。
三、实际成效和反响
一是有效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陈黄村党委二十多年如一日突出政治属性,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压实政治责任,讲政治的书记、自身硬的班子和一呼百应的党员队伍,形成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的“同心圆”,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
二是有效激发了农村党组织“红色细胞”活力。陈黄村党委有效抓牢党小组的精细化管理,发动全体党员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全身心投入到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工作中去,把支部工作辐射到每家每户,确保村党委成为名副其实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有效保障了农村基层社会稳定。陈黄村通过召开多种形式、多元主体参与的集体协商会议,畅通诉求渠道,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既拉近了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又提高了村务决策的透明度、科学性,今年还获评了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四是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和能力。陈黄村在服务群众方面探索实践了“书记一点通”做法,紧盯群众需求,切实从农村实际出发,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为党组织赢来了口碑,也为党员等基层骨干队伍常态化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载体,形成“党员服务群众、群众支持党建”的良性循环。
四、工作启示探讨
小做法、大作用,小举动、大坚持。陈黄村党委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抓起,坚持不懈推行“五小工作法”,为“党建争强、聚力攻坚”、推动鄞州高质量发展领跑领先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启示一:政治引领是核心,必须强化“战斗堡垒”思想武装。陈黄村党委二十多年如一日突出政治属性,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压实政治责任,讲政治的书记、自身硬的班子和一呼百应的党员队伍,形成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的“同心圆”,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新时代基层党建必须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体现出党组织的政治性、时代性、战斗性。
启示二:抓细抓实是基础,必须激发“红色细胞”能动活力。基层是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农村党建的实践证明,对党小组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抓细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管好党小组,发动全体党员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全身心投入到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创新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工作中去,基层党组织工作才能辐射到最前沿、辐射到每家每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坚强战斗堡垒。
启示三:服务群众是关键,必须发挥“惠民法宝”最大效能。服务群众是党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实现服务群众规范化、常态化,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陈黄村实践的“书记一点通”做法,紧盯群众需求,切实从农村实际出发,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为党组织赢得了口碑,也为党员等基层骨干队伍常态化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载体,形成“党员服务群众、群众支持党建”的良性循环。重视党建工作开展机制创新、有效服务群众的典型案例,运用好、推广好这类党建惠民的“法宝”,能进一步激发基层蕴藏的巨大创新潜力,使党建工作事半功倍。
启示四:基层民主是保障,必须推动“阳光村务”规范运行。基层是问题、矛盾、诉求的集聚地、高发地、高涨地,而基层协商民主在长期保持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召开多种形式、多元主体参与的集体协商会议,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既拉近了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又提高了村务决策的透明度、科学性。在推进基层工作中,必须注重丰富自治民主、开放公共政策、畅通诉求渠道,进一步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