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多措并举、分类施策 探索老旧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背景起因

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是五华区建设最早的建成区之一,辖区总面积3.98 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达8.16 万人,呈现出居民小区数量多、类型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征。截至2019 年年底,全区共有居民小区267个,其中有物业管理小区66 个,半物业管理小区123个,无人管理小区78个。一段时间以来,小区治理压力大、居民满意度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为破解这一难题,华山街道选取了单位型老旧小区华山东路82号院、回迁型莲花池小区和无人管理一丘田居民片区为试点,将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破解领导核心缺失、服务缺位、资源不足、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做法与经过

(一)因地制宜,着力破解领导核心缺失问题。在党组织设置上,华山街道结合工作实际,综合片区面积、人口、特色、物业水平等因素,分别探索建立独立小区党支部、居民片区党支部两种模式,实行双重管理。其中,在由物管或单位管理的独立小区,建立独立小区党支部,在没有物管、人数规模较小的院坝、小区集中划片成立居民片区党支部。在支部成员构成上,以党组织关系在小区以及居住或者工作在小区的党员为主, 其他不隶属小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向居住地小区党组织报到。

(二)分类施策,着力破解管理服务缺位问题。面对配套设施不完善、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等问题,华山街道聚焦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大调研”活动,切实掌握辖区管理服务现状。结合辖区面积、人口、社区党员分布等情况,分类推进单位型小区、商品房小区、无人管理老旧小区等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采取市场化运作,将规模较小的连片老旧小区整合统一,引入“红色物业”或“准物业”接管;无法引入物业公司采取国有投资公司兜底的方式,因地制宜管理居民小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三)多措并举,着力破解治理资源不足问题。和许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样,华山街道也存在社会治理资源不足的问题。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华山街道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的同时,着力打造服务品牌。

通过议事协商,把小区党建工作、群众诉求、自治章程、小区公约、微改造项目作为议事内容,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服务的氛围。通过党建联盟,精准对接联盟单位、社区、居民的利益契合点,开展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推动区域党建融合、资源有效共享。采取“一小区一策”的思路,积极引入物业企业或“准物业管理”模式, 即洽谈一家老旧小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公司,通过采取居民缴纳一点,小区公共资源收益补充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的“3 个一”物业收入方式, 解决老旧小区治理中资金统筹的问题。

(四)协商议事联桥梁,着力破解居民参与不足问题。华山街道通过搭建“楼院议事厅”作为居民议事协商的平台,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物业企业、业主代表,由居民区党支部牵头组织开展各项居民议事协商活动,从而有效把握群众脉搏,疏导群众情绪,做实“未诉先办”。截止2020 年8 月,街道共开展居民区民意会、恳谈会、议事会等不同类型的居民协商45 次。

五华山社区针对大梅园巷小区实际,先后组织召开3 次“居民议事协商会议”,逐个击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面临的重重难题,让该小区居民享受到“上上下下”的幸福,邻里关系持续升温。依托街道党建联盟、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党建议事会等载体,华山街道最大限度调动小区内党员群众、物业企业、业委会、驻区单位、自组织等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全网兜底的“红色服务矩阵”,让居民小区拥有真正的“红色管家”。

(五)赋权扩能强保障,着力破解基层统筹乏力问题。为破解基层统筹乏力,街道党工委和社区为居民区党支部进行了赋权扩能,初步赋予了议事权、建议权、监督权三项权利。议事权,居民区党支部可组织小区各方力量就小区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议事、决策和监督执行;建议权,对于超出小区权责范围的公共事项,小区党支部可向社区、街道党工委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提出建议,通过“吹哨报到”机制,条块联动解决问题;监督权,对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组织进行监督,将其履职情况和服务效果及时报告社区、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

三、成效与反响

(一)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通过一系列治理手段,三个试点小区内初步建成了以党建引领“大物业”、居民共商共建、多元力量参与管理居民小区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治理,莲花池回迁安置小区目前物业收缴居所属物管公司第一、群众满意度达94.5%。

(二)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党建引领、智慧众治、志愿圈圈”服务平台,华山街道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四社联动”,运用“金豆兑换”社会动员激励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和公益团队积极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服务,服务专业化、特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自治组织参与程度不断提升。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以兴趣爱好和情感纽带为基石,社区合唱班、舞蹈班、书画班等小组活动层出不穷,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居民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居民小区已成为社会人群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牵涉各类主体、涉及各类矛盾,要推进居民小区善治、提升群众幸福感受,必须靠党来统揽全局、引领各方。

(二)居民自治是途径。让社区居民走出家门,不断加深邻里感情,这是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实现群众自我管理的基础。群众更了解群众心声,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以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才能更加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多元参与是关键。以多元化的参与为保障,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社区提升更专业、更特色的服务。同时,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不断探索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能为维护辖区平安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