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顾秀莲:夯实基层创新社会治理 用好智库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顾秀莲,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明确智库定位、发挥智库优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这一时代主题,与浙江省诸暨市共同举办“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主题论坛暨研讨会,这很有意义。对此我谈以下三点看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明确地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选择,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如何在乡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加强研究如何在乡村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要加强研究如何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枫桥镇新貌

借鉴和弘扬枫桥经验,探索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之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研究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

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乡村社会治理经验的宝贵财富,是全国文明治理的典型,它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特别是枫桥人民运用智慧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等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善于把治理的对象变为治理的主体,善于把外部的资源变为内部的动力;开创了数据综合治理、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智慧治理模式,积累了民间组织与乡村良性互动、红榜和黑榜交替激励的约束机制等宝贵经验。

结合关工委的工作实践,“枫桥经验”也大有可为。关工委是关心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从省市县到基层社区,关工委有将近1370多万的老同志,和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关系非常密切。

以青少年群体为关注对象,我们发现社会机构的变动、社会就业的变化、人口流动的加速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新社会问题,比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艾滋病儿童问题、孤儿问题、失学辍学青少年问题、农村闲散青少年问题等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社区环境需要管理,更需要共建共治和共享。

关工委立足于浙江省诸暨市“老杨调解中心”,首创了“帮教四延伸”工作方法。本着“帮人帮心、帮人帮富、帮人帮到规正、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向家庭农户延伸,向校园延伸,向社区延伸,向企业延伸。

充分发挥高校高端智库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同志带领团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长远性的重大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方面,开展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新中国70年社会资源研究、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社会治理创新信息库建设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正在进行的全国百村社会治理调研课题研究,积极走进乡村,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总结社会治理好做法、好经验,探索枫桥经验等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勇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在这方面他们走在全国的前列,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希望立足智库平台,继续加快探索发现,不断总结推广好模式、好方法、好经验,督促产生好用、管用、实用的智库成果,与社会各界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促进多元共治,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作者2018年6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论坛上的致辞,刊发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