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格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兰州市坚持破解难题、勇于实践,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新路径,以网格党建不断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与起因

兰州市于2013年底下发了《关于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兰发﹝2013﹞37号),在市区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在区、街道、社区的基础上,将我市近郊四区划定为49个一级网格、338个二级网格和1713个三级网格。根据全市范围内深入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网格划分不够科学合理。网格多是简单机械的按照行政地域管辖划分,导致网格大小不一、人口数量及网格内各种资源分布不均匀,管理服务不均衡、难度大。二是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较低。1713个网格中,成立网格党支部的为402个,仅占总数的23.5%,缺乏党组织的引领,也就不能有效联动各方力量参与到网格治理中来。三是网格队伍力量不足且发挥作用有限。网格员多由社区临聘人员、公益性岗位等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队伍结构单一且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四是网格党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将业委会、居民议事会、物业公司、公共服务组织等各方面融入到网格中,形成党建引领各方融合、共同参与的联动格局。五是发动组织群众参与自治不够,网格及网格党组织没有有效引领群众自治组织或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化解各种矛盾,群众参与度较低。

为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解决好上述基层治理存在问题,2020年,兰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网格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意见》(兰组办字﹝2020﹞15号),开始在全市推广网格党建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治理条块分割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网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网格党组织运作的规范化水平和网格化管理的系统化水平,实现了网格化运行模式从市区向全域、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强化了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全方位领导。

二、做法与经过

兰州市着眼市域治理现代化,坚持党建引领,注重联动融合,围绕打造“多网合一”“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以网格为基础、信息为支撑、联动为纽带,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形成“党建+网格”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实现城市基层治理“一张网”。坚持党建统领、整体布局,出台加强网格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意见》,印发网格党建“工作导图”,细化实化工作流程。依托三维数字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将党建网格和综治、城管、环保等各类网格“多网”融合,形成共享共治机制,做实治理单元。按照“党建全覆盖”的原则,优化网格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的做法,把党组织覆盖到基层各个“神经末梢”,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治理一线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共调整优化一级网格53个、二级网格427个,三级网格1783个,调整组建网格党支部825个、网格党小组1134个,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楼栋)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进一步延伸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治理手臂,实现网格化管理与基层党组织良性互动。

(二)以专兼结合为原则,打造网格工作“生力军”。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要求,多渠道选优配强网格员,注重从热情高、能力强、居民认可的优秀党员社区工作者、退休党员干部等人员中选配网格党组织书记1959名,在引领基层治理、精准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择优选聘2153名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坚持专兼职网格员合作互补,将社区民警、志愿者、物业公司等人员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全市共配备专职网格员6800名,兼职网格员7525名。推行以网格党组织书记为核心、楼(院)长为主体,社区民警、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等组成的“五位一体”管理方式,推动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大联网、大联动。结合政务与服务分离改革,在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办理、全科受理”,推动工作重心下沉,集中精力下网格服务群众。

(三)以信息平台为载体,实现精细服务“零距离”。围绕“大融合、大联动、大治理”工作思路,以互联网与大数据为依托,建立部门联动、涵盖网格、链接居民、上下统一的信息化网格服务机制。探索城市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依托全市数字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及“金城办”等信息平台,推动党建、政务、服务类平台精准融合,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服务。配发网格员手持终端3011台,通过“随手拍”反馈群众诉求,形成事件接收分拨、跟踪处置、审核结案、结果反馈闭环管理,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服务。今年以来,平台共受理网格化办件130.8万余件,办结率达99.86%,办理结果满意度达82.93%。“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被确立为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亮点工作,并荣获2020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特殊贡献”奖。依托各级信息平台,逐步构建起“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长效机制。

(四)以居民自治为突破,提升群众宜居“幸福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邻里相亲、互帮互助、和谐友善”的小区自治服务模式,健全居民会议议事规程和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适时搭建议事平台,引导群众参与治理,让群众在小区治理中“唱”主角、“显”价值。 城关区甘家巷社区通过“网上四合院”“七步议事法”创新基层民主协商,以网格党组织牵头、党员引导、居民协商共议的方式,顺利解决了网格内68户居民供水等问题。七里河区西站街道将网格党组织活动阵地向小区楼院延伸,配建党群工作站16个,形成了党员群众密切联系,居民之间友好相处的自治空间。安宁区培黎街道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建服务站、红色网格党建联系点,打造“网格客厅”,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开展自治,通过议定协商、上下联动,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广场”,解决了小区外乱停车等问题。

三、成效与反响

兰州市自推行网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来,在全市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楼栋)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推进了网格优化调整和党组织的组建覆盖,大力推行“五位一体”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等创新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部委肯定,党建工作与城市发展融合度更深、成效更加明显。

(一)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基层治理职能网格与党建网格相统一,确保每一个基层治理网格都有党组织的覆盖,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联动。一级、二级网格党组织分别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三级网格党组织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与群众基本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服务、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物业管理、应急处置等工作,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将党组织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直插基层,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提供了载体抓手,巩固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依托三级网格,通过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以开辟宣传栏、组织群众活动、线上线下交流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网格。利用党校、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网格员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帮带培养及经验交流活动,促进网格员能力素质全面提升。通过精细规范的教育管理,锤炼了基层党员的党性,党员带头参与基层事务,作依法有序开展自治的表率,带动居民和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更好地激发了基层自治的内生动力。

(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运行成效明显。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网格多重划分、交叉混乱,工作之间条块分割,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基层治理由“对线”负责向“对面”“对格”负责转变,真正将基层治理千根线拧成一股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1706个城市网格、12737名网格员和20298名机关在职党员筑起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硬核”战斗力。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实行创城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划分创建责任区,全市1.1万名党员干部深入网格“双报到”,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垃圾清理、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3.4万余次,有效助推了文明城市成功创建。

四、经验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落实到基层治理,要实现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一是把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作为立足点,解决党组织“有”和“强”两个前提。要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同时,对已建立的网格党组织,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其组织力,将其打造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找准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力点,防止出现党建和基层治理“两张皮”。通过优化网格划分、搭建网格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将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效融合起来,把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延伸到基层最末梢。三是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产生实效作为落脚点。利用网格党建这个抓手,完善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一网兜底”,促进精细化治理。通过做活社区、做优网格,切实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水平,营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