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防范化解市域各类矛盾风险为着力点,以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品牌为抓手,努力探索符合景泰县情、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景泰、法治景泰。
一、聚焦目标任务,实现治理模式向系统化转变。推进党委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和基层群众自治相融合、同发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作为平安景泰建设和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作出安排部署,明确县乡两级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压实政法机关、重要职能部门和乡镇职责,创新完善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二是配齐配强政法委员。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配齐配强乡镇政法委员,更好发挥基层党委领导政法工作作用。按照开放性、实践性、竞争性要求,引导乡镇部门自选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工作,聚焦放大优势开展试点,及时培育、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督促打造综治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团、诉前调解、巡防体系建设等优势的社会治理品牌,创新社会矛盾风险一站式受理、一体化动作、一揽子解决的化解模式,形成本县社会治理的品牌特色。三是强化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健全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家事讲理庭、好人评选会以及讲文明树新风,树立勤俭节约的新风,搭建以道德讲堂、孝道红黑榜、乡村大舞台为主宣传阵地的德教平台,成立由妇代会、“两代表一委员”政法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支书以及网格员等组成的村民议事会、百姓管家服务队及说事我来评等社会治理服务品牌组织,形成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相融合、相促进的群众民主治理模式。
二、聚焦治安防控,实现社会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发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域社会治理难点焦点问题,完善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六张网”建设,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坚持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盯住问题治、形成合力抓,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打造社会治理服务品牌。一是建设智能化技术防控网。深入实施“雪亮工程”等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建设。全县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已完成信息共享总平台、综治分平台及公安分平台的建设,前端视频监控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投资1500余万元),该项目预计在11月25日正式招标。今年我县积极推进一、二、三类视频资源的联网联通及“智慧小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公共视频摄像头645路(一类资源),建设红绿灯电警抓拍46个、违停球50个、反向卡口24个,公安信息感知系统6个,建成道路出入口营盘水公安检查站1个。有效建设及整合教育、卫健、应急等重点单位二类视频监控资源,投资150余万元建成行业类平台5个,建成监控点400余路。推进整合三类视频监控资源的联网联建工作,由政法委牵头,组织一条山镇(社区)、县城建局、各居民小区的物业以及三家网络运营公司在全县条件成熟的居民小区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目前,已建成阳光国际、兴泰花园两个“智慧小区”,安装人面识别设备、安装监督监控探头等设备50余路,此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完成10个规模居民小区的“智慧小区”建设。二是建设常态化治安巡逻网。重点强化城市社会面巡逻,成立“交巡警大队”,配备民警4名,协警25名,划分4个区域,组织“三支队伍”(民警32人+专职综治员219人+卫生信息员314人),积极借鉴“景泰大巡防”社会面联防联控的省级推广的成功经验,采用“人+车”+“网格化+智能化”24小时无间断、不留死角的,落实36个更巡点、3个便民式服务岗厅和主要街道、重点网格部位,加强公共部位、治安乱点以及夜间巡逻防控,完善实战指挥机制,推行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大网格体系。三是精准化风险预警网。构建精准化风险预警网。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物品以及线上线下、网上网下阵地监控排查,实时掌握动态轨迹,落实安全防范机制。强化互联网巡查执法,紧盯网络舆情,加强网上阵地管控,健全落实“三同步”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妥善处置各类敏感舆情。四是建设明晰化公共安全网。落实“一标三实”信息系统的暂住人口;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全力做好涉军、涉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掌握、防范和稳控工作,做到高危人员动向清楚,不失控。严格落实寄递物流行业“三个100%”、散装汽油和重点药品购买实名制登记制、网约房从预订到入住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对全县旅馆业、寄递物流业、网吧、加油站、火车站、汽车站等行业开展了实名制清查,全面排查整治公共安全隐患。五是建设多元化社会共治网。推进“网格+警务+群防”一体化运行,不断强化社区警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化派出所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下沉基层派出所民警119人,占总警力237名的50.21%。共划分警务区70个,专职社区(驻村)民警73人,配备辅警110人,落实了“一区一警一辅”,建立警务室36个,建成以社区民警姓名命名的警务室2个,全面实现了“社区警务网格化、社区民警专职化、警务运行实体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目标。今年以来,由县公安局牵头,联合一条山镇(社区)、综合执法局等多家单位开展了3次佩戴“一盔一带”专项活动,公安民警与消防大队联合开展消除消防隐患排查6次,消除消防占道3次,各派出所轮巡排班在营盘水收费站开展“地方保北京、北京保地方”安保维稳工作,目前,此项工作还在持续。查处文化、消防、治安等特种行业排查工作6次,查处宾馆、KTV等行业28家,查处寄递物流行业末落实“3个100%”工作要求的问题3起。六是建设专业化处突维稳网。加强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按照“实战50+后备50”的标准组建应急突急队,加强训练管理,完善了应急演练指挥机制,配备装备器材,建强专业化应急处突队伍,在于10月份开展为期12天的县内应拉练, 在银西开展跨区域拉练1次,配备应急装备7万余元。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的应急指挥模式,综合处突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并由“三支队伍”组成的“大巡防”体系,配备专职群防群治队伍410名,建强遍布城乡的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员队伍814名,健全机关、企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队伍150名,培育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800多名。
三、聚焦社会风险,实现社会治理向“源头防、末端治”转变。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强化源头治理,坚持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化解原则。我县始终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压实责任主体,延伸调解、管理的触角,确保问题发现的早,处置在前、化解的了。一是积极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推行“1+3+10”维稳工作法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开展的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活动,县、乡、村三级建立风险防控台帐,全县共排查各类风险点46个,化解35件,未化解11件 进行了深入排查摸底。各乡镇各部门对排查出来的矛盾问题要逐一分析梳理,按照全省统一标准和一案一档的要求,逐案登记造册,建立了工作台帐和电子数据库,规范了报送格式和时限要求,做到了分类清晰、要素齐全、内容规范、数据真实、更新及时,便于核查检查和统计分析。截至目前,我县将摸排出的4个类别14个风险点纳入台账台账管理,实行化解销号制度,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二是完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定期研判、依法化解的工作机制,落实乡镇村(社区)两级书记人民调解“第一责任人”制度,大力推广寺滩乡人民调解团经验做法,将人民调解个案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指导乡镇组建人民调解团11个,村(社区)改组加强人民调解组织144个,指导组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个,个人调解工作室2个,诉前调解工作的1个。举办矛盾纠纷调解培训班3期,培训调解骨干510人,修订《人民调解案卷规范格式》、印制《景泰县人民调解案件登记薄》,配发全县171个人民调解组织,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坚决把各类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格按照《全县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大化解工作方案》工作安排,重点排查辖区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人身损害、民间借贷以及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排查一起,调处一起,结案一起,做到易发性多发性常发性简单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四是完善“三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互为补充的联动工作体系建设。规范诉前引导人民调解、诉中委托人民调解、诉后执行和解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通过开展三调联动专项调解活动,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升了三调联动机制多元解纷的成效。截止目前,各级调解组织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83起,调成3056起,调成率为96%。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四、聚焦便民服务,实现社会治理向“服务型”转变。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不断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增强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建设。确定县级综治中心建设,搭建组织构架,8月份,成立了景泰县综治中心,正科级建制,事业编制9人,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乡镇综治中心,副科级建制,事业编制82个,11个乡镇配备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政法委员,配齐副科级事业编制的乡镇综治中心主任(景党组字〔2020〕38号)。村(社区)一级综治中心由村(社区)书记兼任综治中心主任,135个村、16个社区全已配备。探索建成“1+2+10+N”(“1”即设立群众接待大厅,,“2”即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治安视频研判中心,“10”即设置综治中心办公室、多功能调处室、人民矛盾调处室、涉法涉诉调处室、婚姻家庭矛盾调处室、行业专业矛盾调处室、法律援助及法律咨询室、综合研判室,“N”即来访登记受理(设置集中受理、分流转派、综合协调、跟踪落实和纪检监察、民政救助、劳动仲裁、司法确认、公证等日常服务窗口)。通过一站式运行模式,通过常驻、轮岗、约时驻点、随叫随到等服务群众工作模式相结合,灵活多样,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和社会力量入驻中心,把原本分散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互不隶属的矛盾调处功能整合联动起,一站式受理转派,实现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一揽子解决调处。二是全力打造便民服务平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科技优势,依托民情服务热线、综治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等社会治理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打造法治化统领、信息化支撑、一体化运行、高效化治理的新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全县11个乡镇成立政务服务中心,151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便民服务站点。提升政务工作质效,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三是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县上成立行政审批中心,占地3200平方米,分南北两区,设置服务窗口127个,进驻29家单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工作,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要求,设置8个综合受理窗口,推广“网上办”“不见面审批”打通服务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后一公里”。
五、聚焦三治融合,实现社会治理向“精细化”转变。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注重发挥家庭家教福彩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理直气壮宣传无神论,弘扬科学精神。讲好“平安好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展示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气象,牢牢掌握社会治理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加强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细化见义勇为人同奖励和保障政策,建立景泰见义勇为协会,吸收协会会员97名,历年表彰见义勇为先进分子16人,发放奖励金十多万元。开展“身边好人”、“乡贤能人”等宣传活动,弘扬时代新风。二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在基层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设,指导群团组织、协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加强村级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确定村工作事项,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完善市域智能化建设制度。把市域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推进社会治理多网融合等作为市域基层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强城市与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与联网,全面达到“四个全覆盖”。县、乡、村平安建设信息化支撑框架基本形成,其中县、乡两级与省市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全面打通、同步上线、常态运行,有效整合“雪亮工程”、综治信息平台、政法部门信息系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各责任单位以及有关商业运营信息平台,通过海量数据的汇聚、碰撞、研判、分享等,实现常态化、科学化预测预警预防,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前瞻性、精确性。四是“雪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我县制定《关于全县“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县的视频监控点进行前期的排摸,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社会一类视频摄像头645个,搭建行业类监控平台5个、已对接二类资源监控点400余路(电信部门还继续逐步对接中),搭建校园一键报警平台1个,安装一键报警前端112个;摸排社会面建设各类型视频摄像头6000多个(在网吧、居民小区、加油(气)站等部位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3101个,标清监控探头2965个)。2020年7月23日经全市统一招标,已对我县“雪亮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中综治总平台、综治分平台、公安分平台及部门网络传输完成招标,现剩余部分为“雪亮工程”的前端建设与后端存贮建设。县上“雪亮工程”建设项目,由县公安局组织实施,确定城区新建监控探头210个,农村新建监控探头1318个,现网改造184个探头及相应的后端存贮,总计所需费用为1500余万元。我县在司法局四楼搭建综治分平台,在电信局搭建综治总平台,对社会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安装。目前,县公安局与代理公司对照《白银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初步设计(景泰县分册)》方案,现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实施工作正在进展,预计2020年底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