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雷坛河西街社区补强短板 内外兼并 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西园街道雷坛河西街社区主要管辖区域为孙家台小区34栋居民楼,存在辖区人员构成复杂、困难群众较多,矛盾纠纷较为复杂,社区资源较为单一,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性不强,志愿队伍系统化建设不足等诸多短板,为打破社区服务治理工作弊端,雷坛河西街社区以“固根本、补短板、培特色、强效能”提升行动为依托,通过“内增活力+外拓资源”,努力构建广大居民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的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工作效能,围绕社区党建、民生保障等方面,开展了查补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滞后短板工作,使社区工作向精细化推进,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

一、创新组织活动

补齐党建活动单一的短板

一是健全“三会一课”等组织纪律,将党员教育从少数人参与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学向经常学教育延伸、由“读读报、看文件、举举手、表个态”等传统形式,向“互动式、创意式、交流式、志愿服务”等互动教育模式,创新党课形式。二是通过 “党建+凉亭”模式,打造红色党员“根据地”,引导年老党员围绕自身红色经历、身边典型事迹和含义深刻的成语等载体进行宣讲。构建了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体系。三是结合“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党员讲党史、红色电影展播、党史微党课、“微心愿”认领等活动, 进一步拉进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加深社区与党员、与居民之间了解和互信,提升党员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培育特色品牌

补齐自治活力不足的短板

一方面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社域治理中的独特优势,组建“老兵”巡逻队、“老兵”维修队、“老兵”跑腿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辖区治安巡逻、探望孤残儿童、代缴水电费、家电维修、文明督导等服务。另一方面以“多彩西街”特色品牌为依托,成立了紫色“妈妈帮”,充分发挥女性在邻里家庭、情感疏导、居家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为广大居民群众提切实有效的服务,疏导心理情绪,引导生活方式,倡导亲子教育,营造积极乐观的社群氛围。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自管”的主观能动性,为不同群体打造不同平台,增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变。

三、拓宽外部资源

补齐辖区资源匮乏的短板

雷坛河西街社区聚焦辖区困难群众多、弱势群体多、文化活动少、辖区资源少等实际情况,拓宽党建共建外延,积极联系协调辖区以外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到社区服务治理中来,形成社区与共建单位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格局。通过联系协调辖区外企事业单位,借助“外力”,打造了“公益联盟”服务项目,目前已协调“金城小哥”家政服务、普瑞眼科、美旗培训学校等5家单位加入西街“公益联盟”团队,社区与“公益联盟”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并将不断完善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打造一支能够更有效、更专业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