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萍:迈向幸福美好的公园社区
近期,成都市正式印发了《成都市“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不仅是成都社区发展治理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且在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也尚属首个。《规划》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主动融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工作大局,以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和构建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社区生活、社区安全、社区行动“五个共同体”为主要任务,明确了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
“
专家解读
迈向幸福美好的公园社区
姜晓萍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成都市“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是遵循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在全面推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时刻,聚焦“公园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社区、如何建好公园社区、谁来建设公园社区”这一时代之问,着力探索突出公园城市特质,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模式,为创建具有“全球视野、中国道路、地方特色”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成都范本,描绘了发展愿景、路径依赖和行动策略。
一是价值引领。规划将“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作为基本原则,不仅深刻领悟到了习近平基层治理观的根本要义,也清醒认知到基层治理在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中的长远之计与固本之策方位。规划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工作主线,践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追求。未来公园社区的幸福美好,既有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形态之美,也有绿色低碳活力创新的发展之美;既有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秩序之美,也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生活之美。这表明规划将人作为社区治理全过程的聚集点,将居民的需求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将居民的获得感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归宿点,实现从工业逻辑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逻辑转换。
二是持续创新。规划将“十四五”期间成都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画像为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也是将成都长期探索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优势转化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治理效能的智慧决策,体现了盘活存量聚增量,创新传导可持续的政策扩散规律。纵览中国基层治理改革过程,运动式、散点化、内卷型的创新实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政策扩散绩效和可持续性。成都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从起跑、跟跑到领跑,始终坚持了学习吸纳、政策调适、传承创新、实现超越的过程。该规划很好吸纳了“十三五”期间成都社区发展治理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持续坚持发展治理互动、活力秩序共生、治理服务并重的创新思维,构成了以民主维民权、以民权保民生,以民生聚民心的全周期持续治理创新。
三是集成推进。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主体、多要素、多方位、多环节之间协调统筹。比如空间、规模、产业的宜业性;形态、生态、场景的宜居性;改革、创新、的持续性;政府、社会、居民的责任性等都是影响基层治理质量的关键因素。规划坚持用系统思维谋划基层治理体系,注重兼顾好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的时间序列,统筹考虑城镇社区、乡村社区、产业社区的空间布局。同时将未来公园社区作为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的高级形态,将主题公园社区作为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的多样表达。尤其着力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聚焦社区发展、治理、服务、安全、人才等关键环节,推进发展提质“五大行动”,治理增效“五大工程”,服务供给“五个优化”,平安筑基“五个强化”,基层治理“五种能力”,努力聚合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质量生活的集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