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概括非常完备,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物业管理行业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构建大党建、大社区、大服务、大治理的工作格局。
融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有效推进社区治理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是凝聚各类组织的核心。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好就会“众星拱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建设好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形成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等方式,有机联结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房屋管理等各个机构,加强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用强大的组织力量、组织资源、组织网络促进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坚持党建引领,不是让党组织大包大揽,来承担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所有问题,而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回应社会关切,践行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基层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社区公共卫生供给和应急管理体系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立足国情,“红色物业”是物业最大的价值属性,它既要发挥物业服务功能,又要发挥政治引领功能,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业主生活中的小事、小矛盾、小困难入手,用真心、真情、真意来突显党对群众的关怀。
物业管理行业既要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又要同步开展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让社区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物业管理行业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找准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履行好社会责任,以全域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物业服务和综合服务,才能为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奉献行业智慧和力量。
融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社区”的工作格局
政府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当好组织者、执法者、规划引领者、政策制定者、社会建设者;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根据自治章程开展自治,围绕业主公共事务,关注业主提出的公共议题,开展协商讨论,进行民主决策,要激发业主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业主参与制度化,创新自治内容和方式,支持社区骨干发挥积极作用。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主动开放公共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很多时候无力承担超越能力的社会责任,用其他项目的收益来补贴也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可以将社区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制定长期整改计划,反映给所属社区,明确所需政策、资金等诉求,再由街道向上层组织反映,逐级向上,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
但从长效制度考虑,建议深入厘清政府与企业的责任边界,对于确需物业服务企业承担部分公共管理事务的,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物业管理行业要理顺与社区、业主委员会、业主之间的关系做好配合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最好能够做到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社区”的工作格局下,找准定位,在基层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其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做一个优秀的服务商。
融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服务”的工作格局。基层社会治理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在基层探索实践中,注重治理思维的转变,注重治理模式的创新,这就需要从管理向治理到服务的转变,要以问题为导向,把群众业主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从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强化一盘棋的统筹施治,推行“互联网+治理”尤其是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挖掘、分析和共享,掌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动态,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综合研判、科学决策、跟踪服务、应急处置于一体的智能化体系,切实把把矛盾问题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关键,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议建立由住建(物业)、综合执法、公安、环保、市场监管以及水、电、气、暖各类专业经营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物业服务联动机制,推进单位部门职责进小区,汇聚各方力量,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能,解决好居民所急、所需,尽可能为居民提供最便利的服务,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聚焦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解决好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推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秩序更加安定,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融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治理”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统筹整合联动上出实招,树立“大治理”理念,着力构建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房屋管理“三位一体”城市基层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要强化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社区治理体系是实现城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主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主动链接整合房管、物业、公安等人才、信息、阵地等资源,有利于将在城市大量流动的“社会人”网格进社区的区划空间、房屋的物理空间和物业的服务空间之中,形成“全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大平台,快速有效实施针对性排查,实现线上线下的精准管理和服务。
二要强化物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物业服务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最直接、最经常、最广泛的重要依赖,在城市功能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联防联控体系中,物业服务体系始终处在第一道防线,充分展示了强大有效的阻击防控战斗能力。全面发挥物业服务在城市、园区、家庭中的服务功能和进家、入户、到人的服务优势,通过数据交换和工作统筹,形成联动效应,有效解决基层社区治理中“看得见的人管不着、能管着的人看不见”的痛点,扮演好社区与业主之间“最后十米乃至一米”的补位角色。
三要强化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要充分认识住房管理部门、公安消防、环境治理、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志愿服务等部门、单位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职能职责,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各方力量深度有效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出现五龙治水的局面,从而更好统筹管理与服务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全周期管理”提供“专业化支撑”。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利益调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合规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难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好各方力量,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