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孕育、夏之勃发、秋之成熟、冬之升华”。在三年多的时空坐标里,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致细腻的“工笔画”,南昌市西湖区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完善“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牢牢把握“民事、民议、民决”的原则,初步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新路径。
西湖区破解老旧社区治理难题的实践答卷,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今年4月,西湖区成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单位。
花繁柳密、生机盎然的阳春时节,记者来到西湖区,走街串巷进社区,真切感受这里“民生温度”的律动。
从“没人管”到“有人管”,让党的旗帜在老百姓心中高高飘扬
清晨,一场春雨后,碧空如洗。“如果你们两年前到小区西门外的街道,那看到的会是一堆堆杂物、垃圾,下水道堵塞。小区对面的龙河上因为没有桥,到附近小学上课的学生要绕两公里多路。”十字街街道莱茵半岛社区居民万海兰回忆道。
“社区群众巴不得早日改变这一面貌,但无奈缺钱。”万海兰说,“2017年春节后,社区业主、共产党员王福三垫资25万元,填平臭水沟,平整路面,拓宽街道,并在龙河上建了一座桥,将街道打造成了清洁、美丽的商业街。这些都离不开党员们的无私奉献。”
西湖区位于南昌市老城区中心地带,八成以上的小区是老旧社区,辖内人流量大,社区治理面临大量难题。怎样才能将党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最末梢”?西湖区全面推进“双向服务,全域融合”的“大党委”工作模式,在横向上创建以社区“大党委”为组织核心,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以及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组织新构架,在纵向上理顺街道(镇)综合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群微家”党小组四位一体的党组织网络,通过向老百姓亮出“需求”与“服务”两张清单,推动驻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社区党建互联互补互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各社区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党群服务中心(站)为载体、党员牵头的业委会,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居民自治平台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4月26日晚,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天佑雅居小区居民彭茂生散步回家,望着灯火通明的道路感叹:“再也不用摸黑走这段路了。”去年,这个曾“失明”许久的小区,在社区党支部的组织下,很快安装好了20多盏路灯,照亮了60多户居民的夜归路。
夜幕下,记者漫步在小区,只见树木葳蕤,小区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出入不便、杂草丛生的老旧小区?去年,社区党支部把小区改造计划列入“菜单”,向居民公示、发放小区改造意见表,召开小区居民会议协商改造计划,小区改造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鲜红的党旗在为民服务中愈加鲜艳。西湖区各社区党支部,已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眼、宣传政策的嘴、倾听呼声的耳、服务群众的手。如今,居民办事基本实现了“身边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让共建共治共享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
如何让群众的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西湖区各社区广泛建立小区议事协调机制,将社区细化为开放式小区、老旧楼小区、普通楼盘小区、大型综合性小区四种类型,初步摸索出这四种类型社区的治理模式。“百姓点单,政府买单”,仅2018年全区就投入830万元,在21个社区试点完成了“幸福微实事”项目115个;桃花镇国贸阳光社区工作法入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颁发了全省首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民事民决民办,西湖区迎来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春天。
朝阳洲街道亨字街社区新田绿洲小区(西区)业主徐雪红感慨地说:“前几年,由于物业公司违约撤离,小区垃圾无人清理、路灯坏了无人管、入室盗窃频发……业主苦不堪言。在共建共治中,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自治管理小区,大小事由业主民主协商,投票开出‘药方’,大家对小区环境都很满意。”
“民事民决民办”,没有人是旁观者。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学后,十字街街道莱茵半岛小区居民邹玉贞就准时到小区监控室“上班”了。邹玉贞感叹:“小区是大家的‘家’,需要人人来共建共管。”针对存在着的治安防范难、卫生环境差等问题,该小区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把居民诉求按“大事”“小事”和“私事”进行梳理,上报“居民议事厅”讨论,由全体业主共同确定解决方案。如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由偷盗猖獗的小区转变为公安部门表彰的安全小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老旧的社区变得现代起来,是南浦街道二郎庙社区许多居民期盼已久的愿望。去年初,该社区实施“幸福微实事”项目,通过居民海选投票,确定并高质量完成了增设楼梯扶手、安装单元防盗门、引入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等8个“幸福微实事”项目,群众拍手称好。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社区和群众共绘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激荡起澎湃的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从“有品位”到“有温度”,让社区文化照亮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文化是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灵魂。西湖区以社区为纽带,推动文化普惠化、大众化,创新性地熔铸“社区精神”,将各社区打造成一个个有吸引力、凝聚力、安全感、幸福感的新型社会单元。
伴随着“文化润家”工程的大力实施,西湖区凝聚起了建设以文化为支撑的美丽社区的强大动力,宣传栏、阅报栏、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阵地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在南浦街道濠上街社区城市书房,正在翻阅书籍的居民黄秀如对记者说:“这些年来,社区打造了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天灯下’故事会,定期组织先进人物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事、感染身边的人,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人人争当文明标兵、家家创建美丽家园。”
西湖区各社区的“社区精神”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凝聚力、引导力,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中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
走进广润门街道下塘塍上社区办公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写在墙壁上的“社区精神”:以诚相待、以邻为友、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居民张艳兰说:“有了‘社区精神’,居民矛盾减少了,关系融洽了,大家守望相助,和睦友善蔚然成风。”在“社区精神”的激励下,各社区居民自治覆盖率、居民自治参与率和积极性有了大幅提升。南站街道二七南路社区幸福282小区七旬老人刘霜花高兴地说:“我们社区的居民邹德凤,自愿组织了志愿服务团,每周开展助老助残等系列服务活动,为我们免费量血压、测脉搏,我们的生活真幸福。”
“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抓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让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根本目的。西湖区的实践表明,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又要尊重人民群众、倾听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把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