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
遂宁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作风漂浮”专项治理,
取得显著成效。
引发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电视台等中省媒体的高度关注。
聚焦了遂宁该项工作,
为遂宁市纪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创新“作风漂浮”治理工作机制,
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强力点赞!
一起来看看吧!
“没想到在遂宁,200多亩土地,7万多平方米厂房,从签约到投产,除去疫情停工的时间,一年就成了。”站在高大崭新的钢构车间门口,成工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本部负责人蔡政军高兴地告诉记者。让成工重工下定决心搬家的,正是遂宁市纪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作风漂浮”治理工作机制,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遂宁市委将2020年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遂宁市纪委推行重大项目勤廉保障机制,对重大项目“一对一”配备勤廉监督专员,开展“探头式”驻点监督。
2020年5月,遂宁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印发了《遂宁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细则(试行)》《遂宁市纪委监委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容错纠错、澄清是非、回访教育“三管齐下”,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不到一年,遂宁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提升至100%,“一窗受理”事项达90.6%,行政许可“最多跑一次”事项占92.8%,“一网通办”事项达99.86%,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由140个法定工作日缩减为最短22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遂宁市持续深化“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模式,及时曝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限时督办整改,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入企走访等工作。遂宁市纪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纪律作风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二十条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无分歧账款”5419.1万元,打通了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既有效解决了本地一些干部不尊重企业、不关心企业家,一些政策公开透明不够、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效果不好等影响或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又强力推动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我们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遂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谭晓政告诉记者,遂宁市纪检监察机关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扎实做好“作风漂浮”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