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理论研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社会利益日趋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和环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关键在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在价值维度上强调“共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在于其人民性。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一方面,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社会治理需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关心最需要关心的群体,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进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在共享发展成果、共享治理成效的过程中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在制度维度上强调“共建”。习总书记强调,治理体系实质上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在强调党的核心领导和政治保障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明确社会治理各主体的权责、参与的渠道、方式等。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需要完善社会治理领域的各项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事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三是在协调维度上强调“共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核心在于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共治的关键在于多元治理主体下的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解决过度治理和治理空白的问题,促进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另一方面是协调好各方主体的作用,包括依靠广大群众、社区、社会组织、各类平台、社会力量等,建立横向共享、纵向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还需强调重心下移,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落实到城乡社区,实现资源、管理、服务下放,利用社区优势提供更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所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