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域一片红”,被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推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山东省威海市创新推行的“六治融合、一网联动”市域社会治理模式。
近年来,威海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政治(党建)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信治引导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并入围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
“威海市按照‘六治一网’模式扎实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将‘治理现代化’作为‘五化’之一写入全市‘十四五’规划,为当前和下一步工作谋划了清晰蓝图。”山东省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傅广照说。
红色物业助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近年来,威海市城镇化率达68.7%,物业覆盖率90%以上。但随之而来的是物业服务矛盾纠纷增多,居民投诉率升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威海市大力推行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治理模式,推动社区治理难题破解,2020年物业投诉率下降到0.4%,缴费率上升12%;法院新收案件增速从之前的93.5%下降至1%。
“推进‘红色物业’重点是要把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李春晖介绍,环翠区古岭社区祥云花园小区有业主1200户,党员43名,设有网格党支部。该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致力建立与物业公司、业主、共建单位等“多方联动”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你提我改”物业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建立党建联盟,组成“社区党员+物业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线下以联席会议形式解决居民遇到的问题,线上打造“先锋管家”微信群,随时就地解决居民需求,创造性打造了网格党群活动阵地——初心街,并建立了“红色驿站”“书墨天地”“零距离休闲吧”等,使该小区近年来保持了物业“零欠费”、治安“零发案”、纠纷“零激化”、居民“零上访”。
社会组织激活协同共治内生动力
当下,“暖心食堂”已成为威海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比如荣成市华侨社区成立“微爱公益服务中心”,为30多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荣成市像这样以志愿行动为主体、以社会组织服务为载体的“暖心食堂”已建成358处,5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可为全市1.2万名高龄老人提供“一顿热饭”。
如何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更好地激发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威海市不但引导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公益服务职能,还推动其在化解社会矛盾、防范重大风险中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威海市助力社工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功调解较大居民矛盾纠纷10余起,直接受益居民达200余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红袖标志愿警”已吸收社区法律工作者、特种行业工作人员等成员2800余名,协助公安机关破案86起,化解矛盾纠纷2189起。荣成市夏庄镇甲夼马家村组建“夕阳红老年协会”,实行“一名会员联系帮助一户村民,带好一个邻居、带好自己的子辈和孙辈两代人”制度,有效增强了全村的凝聚力。该村建设地下公墓、改造地下管网、建设“暖心食堂”等,全部由村民义务出工完成。
如今,威海全市登记和社区备案的社会组织8300多个、志愿者67万余名,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的13个重点领域,形成了社会参与、协同共治的新格局。
法德并举 提高治理效能
去年7月,威海市文登区国际建材城为每个商户发放了“信用码”,顾客通过手机扫码就能了解店铺信用等级、消费者评价结果等信息,还可对商户满意度进行评价。类似应用场景也在该市环翠区北门外社区、经区韩乐坊等重点商业区域普遍推行,这是威海市大力推行“信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威海市着力构建“一套机构统全局、一个平台抓共享、一套制度保运行、一把尺度促规范”信用体系,推动信用治理在各个层面有效运行。“海贝分”是威海市构建信用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市围绕“海贝分”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制定出台了193个正面指标和1492个负面指标,市民可通过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获得信用积分。市民凭借积分可在该市1696处信用超市、信用商业联盟等兑换商品,在15个领域、600多家单位和商户享受“信易贷”“信易游”“信易医”等信用优惠政策。
据了解,威海市2012年就在基层探索信用体系建设,2019年总结经验将“信治”上升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并出台文件在全市实施信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五进”工程。如今,该市的信用体系已覆盖到社会治理的各个场景,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指数排名中名列级市前茅。
全网格管理推动治理方式创新
近日,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塔中社区第五网格网格员杜欣蔚在巡查中发现,某食品店经常组织老年人“开会”,她立即将信息通过“威海网格通”App上报到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这条信息引起了环翠楼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重视。经研究分析,环翠楼街道决定请求区级职能部门调查处置。区级职能部门执法人员接到指令后迅速到达现场。经查,该店存在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等情况,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执法人员及时将参与人员劝离,并对该店负责人依法作出处理。
这是威海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生动写照。2019年以来,威海市大力实施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工程,实现管理机构、网格划分、工作队伍、信息系统、工作制度“五个规范统一”,划分网格7000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7000余人,专业和辅助力量25万余名,统一研发建成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县镇村网格”五级平台贯通。今年,该市启动统一地址库建设,创新推行“五色工作法”“居民联系卡”等工作方式,使得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化解和协助处置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类事项32万余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准施策 提升预警预测
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老李调解室”李震去年共调解纠纷近百起;乳山市“幸福护航调解室”使超过60%的申请离婚当事人回心转意,成为当地佑护家庭幸福的“金字招牌”……像这样的品牌调解室在威海还有276个。威海市坚持人民调解组织、品牌调解室、“一站式”调处中心体系化建设,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全链条对接,持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去年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69%,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诉讼案件总量分别同比下降2.3%和1.1%。
同时,威海市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比如威海市公安机关建成全国首张覆盖全域的无线宽带集群通信专网,日均采集数据5亿余条,加快形成全息感知体系;威海市建成国内首个正式列编无人机警务航空队,并建立“警政一体”模式,先后完成重大安保任务40余次、重要抢险救灾应急支援30余次、空中政务支持1500余架次;在全国率先创建的“无感入住”网约房管理模式,对每年通过网络登记入住的60万人实现有效监管……如今,威海市智慧政法、智慧安防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平安创建的实战能力,2020年全市刑事、治安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12%和19.81%。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威海市对各类矛盾风险坚持源头防控、精准治理,有效提升了预警预测、防范化解能力,不断夯实了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