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的社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社区、难点在小区。治理小区这个社会最微小细胞的关键在于增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荆州市中心城区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一张网格强基础”策略,充分发挥小区志愿团队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作用,有效地助推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居住的小区属于十方庵社区第八网格。多年来,原来的一棉、荆实站、绿化、神电和十二中等数个单位宿舍楼有围墙圈隔,各自为政,“鸡犬之声相闻”而居民“不相往来”。去年,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拆除了原来各单位的围墙,近二十栋居民楼连成一个整体。没有正规物业、无专人管理,不熟悉的人多、老年人多、孩子也多,防疫和环境卫生管理难度相当大。在十方庵社区指导下,由沙市区科协下沉干部牵头,各楼栋的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和热心姨妈组成的志愿团队协助社区承担着防疫抗疫责任。这些志愿者基本上是退休女干部女职工,她们身穿红马甲,穿梭楼栋间,不厌其烦地宣传防疫政策,组织核酸采样,清扫环境卫生,化解矛盾纠纷……
退休不褪色,晚霞映小区。每每望着楼栋间闪烁的“红马甲”,我就不禁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沙市老姨妈”。她们退而不休,自觉团结在居委会周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科普知识、计划生育与法律法规,维护小区安全与环境卫生,帮助居民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服务居民的“沙市老姨妈”群体,展现出特有的文明风范和群体精神。
如今,当年的“老姨妈”演变为新时代的“志愿者”。虽然称谓发生了变化,但热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情感依然饱满。她们努力发扬光大“沙市老姨妈精神”,自觉做城市的主人,为城区社会稳定和谐奉献“余热”。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困难时刻,各种信息漫天飞,往往真假难辨,让不少居民心神不宁。她们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变身小区防疫抗疫的宣传员与组织者,成为居民的主心骨与贴心人。为创造文明、和谐、幸福的小区生活无私奉献着夕阳之光。
很内疚地说,至今,我也说不出本小区志愿者的名字。即使路上碰面,也很难分辨出谁是志愿者。但我时常为这种真诚无私的志愿行动由衷敬佩。居民小区居民管,管好小区为居民。疫情防控也好,环卫安全也罢,我们都应该以新时代的小区志愿者为榜样,自觉做维护小区秩序的主人。能出力的出力,不能出力的配合。平日里互帮互助,抗疫时群防群控,携手共建,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正能量,将自己的小区打造成幸福安宁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