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如何凝聚社会治理创新活力?日前,黄浦区“党建引领街区治理创新”专家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上海社科院礼堂召开。
近年来,黄浦区积极开展街区治理探索,以党建引领,打破空间壁垒,将原本分散独立的居民区、商铺、楼宇、园区等领域联结起来,让原本互不相关的白领、居民、经营者互动起来,构建更具辐射力、影响力、协同力和组织力的街区家园共同体。
南昌路“活力街区”
据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峰介绍,南昌路地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人文底蕴深厚、商业商务交融、文化机构集聚。为了让这条“百年老马路”焕发新活力,对街区辩证施治对症下药,重点做了三个转变:从“单一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同步考量红色点位保护、风貌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等要素,从里到外整体推进南昌路街区更新;从“短期改造”向“全周期管理”转变,重点加强改造后各类主体的自我管理,居民区以“自治家园执委会”让百姓安居,商务楼宇以“楼宇社委会”让企业和白领乐业,马路上以“跨界自治会”让各类成员共赢;从“物的供给”向“价值认同”转变,开放街区公共活动空间,精心设计便于广泛参与、易于触动内心的红色教育、文化类项目,通过累积沉淀,加强为公众对街区的认可感、自豪感,激发街区活力。
文庙“文化街区”
据老西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炯介绍,文庙街区治理以文化凝心聚力,全面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建立街区党委,充分挖掘街区内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通过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睦邻文化等的传承发扬,凝聚街区内居民和单位文化同根、区域同地、家园同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组建由文庙管理处等18家(名)有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代表组成的街区共治理事会,承担街区治理规划、组织和实施。同时,以文化推动发展,将文化元素代入街区更新,加强文庙周边各类主体、各类单位的整合联动,改善街区文化风貌,营造街区文化氛围,促进商户转型升级,实现治理氛围与街区发展的同步提升。
五里桥“和美街区”
据五里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阮俊介绍,综合考虑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因素,将整个街道划分为创意家园、颐乐生活、人文滨江三个街区。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服务群体和需求,搭建共治平台,明确目标定位,创意家园街区党建基础好、社区资源多、社会活跃度高,重点推进园区、校区、居民区“联动”,以科技和创意改变生活。颐乐生活街区住宅小区多、老年人群多、生活设施多,重点在为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人文滨江街区红色资源多、文化设施多、新建楼宇多,重点突出人文元素、打造滨江党建新名片。
此外,豫园街道以二级旧里的居民区为主,打造“豫福街区”,在商务楼宇、驻区单位都较少的条件下,强调居民区联盟,各居民区治理资源、优质项目融合共享;建设街区综合性服务阵地,开展公益活动、公益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凝聚人心;推动路管会功能升级,进一步动员居民、商户等积极参与,对街区内的治理空白和缝隙进行联动治理。半淞园路街道针对西凌家宅路周边小商业、小饭店、小商铺聚集,且分布着产权性质复杂,物业管理区域多元的居民区的情况,进行了物业区域合并、住户守则等一系列探索,并以“法治街区”为核心理念,重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引导多方主体成功协商产生《西凌汇治商居共治守则》,依约治理。南京东路街道通过微基建、微改造、微治理实现街区更新,打造具有生活氛围、适老宜居的江阴路“慢行街区”。
街区治理,是黄浦新一轮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黄浦将抓紧形成指导意见,明确街道治理的理念、主体、机制、路径和方法;各个街道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激发出更大的社会治理能量。